花谷建在家门口 挣钱不用往外走
图为卡达村群众在蓝莓种植基地采摘蓝莓。通讯员 张淑萍 摄
伴着夏日的微风,记者走进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卡达村工布花谷农业生态观光园,一株株玫瑰随风摇曳,粉红、鲜红的玫瑰花绚丽绽放,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拍照。
花谷内园工师傅正在打理着玫瑰,蓝莓示范种植基地里6名妇女手提篮子采摘蓝莓,还有的在生产车间包装着雪菊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我们把一朵朵芬芳的玫瑰花采摘下来后迅速入库,加工成玫瑰茶、玫瑰纯露和玫瑰皂,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正在园内采摘玫瑰花瓣的园工向记者介绍说。
工布花谷农业观光园是一个包含高原花卉、蓝莓种植的乡村生态农业旅游景区项目,基地占地340余亩,集乡村旅游开发、玫瑰、雪菊、蓝莓种植及系列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
“我们通过土地流转、群众务工和游客观光旅游的形式,建立了工布花谷玫瑰园,不仅美化了乡村,还为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布久乡朵当村村委会副主任达乔说,“花谷建在家门口,挣钱不用往外走,今后的日子一定越过越好。”
来到蓝莓示范种植基地,只见约一米高的蓝莓树上,成串的蓝莓缀满枝头。熟透的蓝莓上,覆盖着一层果霜,透出微微的蓝紫,看得人垂涎欲滴;还有一些颜色稍浅、或表皮尚青的果实,在吸收充足的阳光后也将成熟,从酸味变得越来越甜。从卡达村前来务工的7名妇女手提篮子穿梭在低矮树丛中进行采摘,好不惬意。
“在蓝莓园工作,不仅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而且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真的很开心。”卡达村村民拉姆告诉记者。
近年来,巴宜区委、区政府为拓宽百姓增收渠道,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以增强造血功能为主线,整合旅游资源,配套特色高原产业,努力将布久乡卡达村打造成为新时代精准扶贫典范。如今,工布花谷农业观光园项目已为卡达村支付土地租金160余万元,21户村民户均增收近5万元,目前已累计聘用当地村民从事劳动生产工作逾700天次,其中聘用本村5户建档立卡户从事工作天数达到300余天。
“这只是布久乡卡达村打造工布花谷农业观光园产业链的一个起点,后期我们还将依托农业旅游观光园开发采摘、观光体验等项目,未来这里将建成林芝市婚纱摄影基地。”布久乡卡达村工布花谷农业生态观光园负责人王鰲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官方:“西藏好水”销四方 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天然饮用水生产企业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通过产业扶贫或分红助近4000民众实现增收,相关典型经验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入《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详细] -
学者观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 带动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张宁介绍,甘南州在过去5年打造了1500个旅游设施齐全的村庄接待游客,从而使村民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详细] -
奥地利美食作家:拉萨农贸市场的蔬果种类比我家乡超市更丰富
奥地利作家鲁道夫·岚诗宝儿(Rudolf Lantschbauer)对西藏美食很有研究,他撰写和出版的图书《西藏美食之旅》曾获世界最佳公益类图书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