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边境线上的美丽风景

张猛 发布时间:2020-07-29 09:05:00来源: 西藏日报

  一排排雅致的藏式楼房,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一户户殷实丰裕的农牧民家庭……

  记者在西藏林芝市察隅县看到的边境小康村,着实令人羡慕和兴奋。这些镶嵌在察隅大地上的明珠,向人们展示着西藏边境发展的美好前景。

  奔小康,凝聚着农牧民多年的企盼和追求,而边境小康村的建设尤为重要。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察隅县着力推进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将全县边境行政村全部纳入规划,重点完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民房修缮、庭院改造、村容整治等安居设施,改善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能力。

  “在原来的老村,孩子上学要走一两天的山路;现在去上学,十几分钟就到了。”在察隅县上察隅镇目本新村,村委会主任恰珠激动地告诉记者,去年从原来偏僻的地方全部搬迁至新居后,目本村彻底摆脱了原来极度贫困的状态,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

  搬迁前的目本村坐落在怒江干热河谷地带,是察隅县最为偏远且不通公路的边境村庄之一,资源极度贫乏,地质灾害频发。从目本村到古拉乡有40多公里的山路,很多地方道路弯曲陡峭,只能一人通行,期间还要翻过一座海拔4000米的大山。村民要想盖新房子,把材料从乡里运进村,仅一袋水泥的运费就是700元。搬迁前,目本村29户人家里有24户是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2300元。孩子到乡里读书,要走一两天的山路,山高路险,很多孩子因此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年龄。目本村村民的最高学历只有小学毕业,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村庄。

  “要是我能年轻几岁就好了,越来越好的幸福生活让人更有盼头。”75岁的目本新村村民扎西旺杰说,这就是他现在的愿望。走进扎西旺杰家,藏式楼房引人注目,屋内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与古朴的藏式家具一应俱全。从窗户望出去,村里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排排整齐的藏式院落尽收眼底。

  扎西旺杰经历过新旧西藏两个时代,居住环境的改善是他这些年来对西藏发展最直观的感受。“最近这几年,西藏的发展变化太大了,在家门口就能坐汽车、买东西。等拉林铁路修通后,我还要坐火车体验体验。”

  特色产业助力小康建设

  在边境小康村建设过程中,察隅县注重产业和基础设施“双发展”,积极鼓励边境百姓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乡村产业。

  同样是边境村的察隅县下察隅镇沙玛村,与雪域高原其他大部分地方不同,这里有绿树、流水、瀑布,山上植被茂密,气候宜人,是天然的大氧吧,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群众曾经生活比较困难。“这里以前项目少、资金少,村民收入少,是远近闻名的穷村。”沙玛村村委会主任扎西朗宗说道。如今,沙玛村的特色养殖等各种项目搞得如火如荼。

  从沙玛村村委会所在地继续向河谷地前行一段,一片更加宽阔的平原地带出现在眼前。数十名村民正在暖阳下劳作,一大片已栽种好的突尼斯软籽石榴树苗,在微风中摇曳展姿。这片气候宜人、土壤肥沃的好地方,正是下察隅镇沙玛村种植的突尼斯软籽石榴基地。

  今年51岁的村民玛珍,已在这里工作了两个月。她说:“每天在家门口劳动就有200元的补助,等这些树长大了,结出的石榴卖出去,村里还会分红。”

  红旗在这里高高飘扬

  走进察隅县上察隅镇松林村,在为宜人景色所陶醉的同时,村寨上空那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更让人深受感染。家家户户屋顶迎风飘扬的国旗,构成一幅庄严、动人的画卷,成为边境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而这样的景象,在察隅县所有的边境村都随处可见。

  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关怀下,边境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边境群众紧密团结的意识也愈加强烈。松林村的村民次旺卓玛就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意识的巡边人员,她每天的任务就是用脚丈量这片土地。她常说:“我们现在的好生活是党和国家给的,我们脚下的土地是我们中国的土地。不光是我们,就连我们的下一代都知道要坚决守护国家的领土。”如今的松林村,每位村民都把自己当作国土的守护者,自发地承担起巡山守边的责任。

  如今,在察隅县的边境村,换掉的不仅仅是破旧的房屋,整个村庄的村容村貌、精神文明等方面都得到很大提升,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守家护国谋发展,把边境乡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