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人文地理82期 > 人物志

珠杰:将手工编织与现代接轨

罗洪忠 发布时间:2018-01-12 10:12:00 《西藏人文地理》

店内的款式多样、设计新颖、做工精细的背包、挎包、围巾、毛毯等,简直是拉萨民间手工编织工艺品的大集合,珠杰的小女儿正在编织氆氇。

  走进拉萨八廓街鲁固小巷,手工艺品商店林立,一家用黑色藏式氆氇作为招牌的“乡村手工业商店”,看起来特别的醒目。跟随店主珠杰的脚步,黑色小牦牛驮着两袋糌粑、穿着藏袍的织布娃娃,一块块平淡无奇的牛皮,在珠杰的手里,化作一件件精美艺术品,让人无不惊叹。

  “皮具手艺属家族传承,到我这里已是第4代。”54岁的珠杰是乡村手工业商店的老板,也是第四代家族式皮具手艺和手工编织的传承人,已在拉萨经商多年。

  珠杰出生于墨竹工卡县扎雪乡其朗村,那是一个古老而朴素的村庄。年轻的时候,珠杰就和村里的一群年轻人来到拉萨冲赛康一带闯荡,做起了古董生意。1989年,珠杰在八廓街一个小巷的墙角处开了一家甜茶馆,取名孜苏(墙角)茶馆,积累了一些做生意的经验。

  拉萨八廓街是一个民族手工艺汇集地,小工艺品受到游客的青睐,珠杰便想到爷爷和奶奶传授给自己的一门手工编织技艺。珠杰的爷爷和奶奶曾经都是旧社会庄园里的奴隶,爷爷的特长是针线缝纫,奶奶则擅长编织氆氇和制作服饰,其技艺在当地十分有名。珠杰从小就看着爷爷和奶奶成天不停地制作服饰和鞋帽,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的手艺。

  在珠杰看来,光有年少时候的记忆是不够的。1991年起,他来到一家私人作坊学习和从事编织、捻线、染色等各种手工缝纫的技艺。2002年,珠杰开始经营起自己的乡村手工业商店。

  进入一楼店内,取材于精心挑选的绵羊毛、绵羊绒、牦牛毛、牦牛绒,经剪毛、染色、织线、织布等多种工序,纯手工制作的款式多样、设计新颖、做工精细、色泽艳丽的背包、挎包、围巾、毛毯等,简直是拉萨民间手工编织工艺品的大集合。

  珠杰说,用红色粗线刺绣“吉祥结”图案,藏语称为“巴扎”,是吉祥八宝中的之一,象征着吉祥如意、吉祥平安、吉祥康泰。根据针脚儿粗细不同,每一个针脚都有它的名称和特点,粗针脚称作“兔子连跳针脚”,细针脚称作“珍珠针脚”,珠杰正在用的针线叫“珍珠针脚”,其步伐小,从远看像是个珍珠。在包上绣花纹前,为了花纹不偏离中心线,先用粉笔和尺子画花纹模样。珠杰花了20分钟,就绣完了“巴扎”图案。

  在乡村手工业商店的三楼,还能看到传统的藏式包,其原料大都为编织的皮具手工艺品,各种皮包、手机皮套、电脑包、坐垫、皮制筛子垫、卓索切玛、牛皮船工艺品等,各式各样的皮制产品,款式新颖,琳琅满目,颇具西藏特色,让人眼花缭乱。

  在辽阔美丽的青藏高原上,生长着成群的牛羊,它们的皮毛是西藏传统手工皮革制品的天然原料,其皮具制作技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藏族先民就地取材,利用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如牦牛、羊、香樟、豹等动物的皮制作牛皮船、藏靴、糌粑袋、茶叶袋、面具、皮衣、藏袍、马包、钱包等生产生活用具,乃至放牧时用的绳索……这些皮具充斥了藏族人家的方方面面,代表了高原生活最具特色的一种风味。

  随着金属、塑料生活用具的普及,铜锅铝盆成为当今藏族人家生活用具的主角,皮具渐渐消失在藏族人家的生活里,沦为上了年纪老人所怀旧的老物件。皮制品虽然在生活中失去了它本来的作用,但却在手工工艺品这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诞生了制作与开发皮具工艺品的行业,皮具的样式和种类也在不断创新。在现在的市面上,充满藏式风格的皮制手提包、挎包、双肩包等产品,已经成为西藏皮制品的新门类,使皮制品在工艺品市场再次焕发了勃勃的生机。

  珠杰也看到了这样的商机,拜师学习了皮具的制作。不过,他已不再局限于父辈的皮具产品。现在,珠杰的皮具加工作坊能够承担各种皮具的加工和销售。“在我的父辈们那一代,制作出来的皮具产品非常单一,仅限马背袋、针线包等几款适宜马背民族的产品。如今,我们经常同内地设计师进行交流,皮具产品已推出了40多种。”珠杰介绍起自己的产品,表现出一脸的兴奋。

  “如果产品单一,销售就不会好。我经常到市场上去转悠,发现许多日常用品都可以用皮具的形式制作出来。回家后,自己尝试着做了几个皮制的手机套子,到市场上去卖,结果一会儿工夫就买完了!”珠杰一边拿出自己的手机皮套,一边指着上面的商标说:“什么品牌的手机,我就能够做出什么牌子的皮套,质量比厂家配套的皮套还要高得多。”

  在一楼的货柜上,一件经过改良的马背包特别显眼,上面装了两个背袋。珠杰介绍说,藏族曾是马背上的民族,在马背左右两边各挂一个背包,可如今靠汽车运输,马背包已失去了用途,如今只能进行改良。过去装茶叶的皮袋,也失去原有用途,如今将皮袋口缝上,将6个颜色不同的皮口袋堆在一起,便变成了一件色彩艳丽的艺术品,赢得了游客的青睐。

  在一楼进门的右侧墙壁上,挂有一个用牛皮做的时钟。珠杰介绍说,以前时钟上的牛皮全是纯白色,时钟上凸起的坛城图案,是自己用小锤子慢慢敲出来的,再进行了美化处理。时钟上有红、黄、蓝等多种颜色,均是用天然颜料染出来的,每染一种颜色,就得等晒干后再染其他颜色。在时钟上镶嵌了12颗绿松石和红珊瑚,连时针、分针用的也是上了颜色的真皮,在后面安装了电池,经过多次调试,就可当钟表使用。光做这个时钟,至少得花一个月时间。当谈起这件时钟的创意时,珠杰骄傲地说:“我的一个残疾徒弟扎西,当时受着外国玩具的启发,设计了这款产品。”

  珠杰的创新意识强,手工商店的皮具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2015年雪顿节期间,在拉萨会展中心内亮相的珠杰精美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背包、挂线帘、披肩,手链、手机套等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在西藏自治区第二届旅游纪念品大赛(展)活动中,珠杰的手工艺品“皮雕时尚挎包”、“民族手机链”、“毛绒小挂件”等都得了奖,被评为“拉萨巧手”,荣获了“首届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珠杰还只是拉萨皮具创新的代表。在拉萨的俊巴村,自古就有独特的制作牛皮船传统,很多家庭如今都办起了家庭作坊加工制作小型牛皮船、小糌粑袋和小茶叶袋等具有浓厚藏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销售给国内外游客。这里的村民们早已不再单纯依靠捕鱼、农耕来增加经济收入了,加工各式皮具成为了村民们另一个创收的方式。俊巴渔村的牛皮船可缩小几十倍,成为一件能够放到手掌上的民俗特色手工艺品,传统的皮包变成了时尚背包等。现如今,俊巴渔村仅靠手工艺品一项,年收入就超过70万元。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皮具制造在旅游市场和艺术品市场,寻找到了自己传承与发展下去的道路。(撰稿/罗洪忠 摄影/邱衍庆)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