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19 > 华夏节 端午情 > 媒体报道

古人如何过端午?成都大慈寺的香药集市热闹非凡

段祯 发布时间:2019-06-03 11:07:00来源: 四川在线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菖蒲艾叶……这些端午节习俗沿袭了上千年。关于端午节的传说里,最家喻户晓的莫过于“白蛇传”的故事了。清代皮影讲述的白蛇传奇,又是怎样的一番风味?四川自古多佳酿,想知道蜀人是如何酿酒的吗?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小长假,有兴趣的观众不妨走进博物馆一探究竟。


髹漆陶罐(酒字)西汉成都凤凰山汉墓出土(成都博物馆藏)


胡人抱角杯 唐


清 王崶龙舟竞渡团扇面 长24.7厘米,宽25 厘米,质地丝(四川博物院)


近代素彩龙舟瓷雕:龙身上有楼房,粉彩雕塑(四川博物院)

  成都大皮影

  演绎《白蛇传》的经典剧目

  有两个文学形象与其关系最为密切:一个是屈原,一个是白娘子。从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中了解到蛇最怕的就是雄黄酒,而端午节和雄黄酒的习俗,其实也和蛇有关。

  关于“白娘子”的传说最远可以追溯到唐代,后经历代文人丰富、修改,至明代冯梦龙在其编纂的《警世通言》中,创作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卷,成为流传至今的《白蛇传》的原始版本。修炼千年的白蛇寻找前世的救命恩人许宣,后与之结为夫妻,经历诸多磨难后被禅师法海和尚拆散,将白娘子镇压在雷锋塔之下。冯梦龙作此故事的本意是“警世”,意图警告世人不要贪图美色,但人们非但没有畏惧,反而对善良痴情的白蛇充满了同情。后世更是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更多的美化,不但为白娘子增加了断桥、端阳盗草、金山寺水斗等故事,让她具有了东方传统女性的所有美好特征,还创作了评弹、戏剧、电影电视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在成都博物馆的《灵蛇传奇》艺术展上,这个传承上千年的美丽传说,被制作成了成都大皮影。这组清代皮影由牛皮制作,唱的正是《白蛇传》的经典剧目《断桥》。作为中国南派影戏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成都大皮影结构复杂,还吸收了蜀锦、刺绣等民间工艺菁华,极具地方特色,这出《断桥》就是用的川剧唱腔,光影之间,将一出凄美爱情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重情重义、美丽善良的白蛇形象,跃然眼前。

  到了唐代

  四川酒文化更是空前繁盛

  说到酒,四川自古多佳酿,蜀人不但好酒,而且善于酿酒。

  《华阳国志·蜀志》称“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随着西南各族的统一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成都酒业蓬勃兴盛。到了唐代,酒文化更是空前繁盛。绵竹剑南烧春、泸州荔枝绿、郫县郫筒酒等均是名酒中的佼佼者。诗人李商隐有诗“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可见成都美酒之出名。

  胡酒的引入,更是推动了宴饮之风的盛行及酒肆业的发展。汉代便有西域葡萄酒的引进,但其酿制方法的引入则是到了唐太宗时期。唐代的胡酒除了高昌葡萄酒之外,出现了波斯三勒浆和龙膏酒。

  古人如何过端午?

  大慈寺的香药集市热闹非凡

  古代端午节时,成都人当然少不了吃粽子、洗艾叶澡、喝雄黄酒的传统,但除此之外,较场坝撒李子、安顺桥赛龙舟也是特别受欢迎的集体节目。明代的谢肇制在其《五杂俎》中说:“至于竞渡、楚蜀为盛。”成都水道不多,不能大规模的竞渡,于是就选择了两江汇合处的安顺桥,别出心裁地在桥上及两边岸上搭棚子,绵延数里,彩旗飞舞,此处河流交汇,视野开阔,人们看着龙舟在河道上飞驰穿梭,甚至从脚下桥洞里穿过,反倒更加热闹有趣了。而富裕人家也会乘花船游览锦江,翩翩丽影,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还有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大慈寺的鬻香药。端午时,人们都会佩戴香囊,悬挂艾草,所以大慈寺也开设了应景的香药集市,医人鬻艾,道人卖符。香药,就是香料、香草,古时人们对香料的运用可是多种多样的,制作香囊佩戴,也可以加入饮食中,还可以多种药材混合在一起,制作成香药丸,长期服用,不仅口齿清新,遍体生香,而且还能祛病养生。大慈寺的香药集市上,有浴兰用的艾草,挂在门上的蒲叶,随身佩戴的香囊,加入酒里的雄黄等,都能在这里买到。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2016年开馆的成都博物馆新馆地处天府广场西侧,已经成为成都人喜爱的文化新地标。然而,成都博物馆的前身其实在大慈寺。新馆建成以前的五十余年中,成博的工作人员们就在这座千年古刹里研究文物,于历史的遗存中触摸历史。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