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青藏光芒|马丽华专栏 > 第4章

追记脱海成陆沧桑史

马丽华 发布时间:2019-10-21 15:41:00来源: 《雪域青芒》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当由北而南各地体依次拼合,青藏地区地理图像完整之际,也是中国大地整合为一之时。

  所以通过这样一部沧桑巨变的历程,其意义还在于了解国人家园的形成史。最初的生命来自海洋,板块聚散也有赖于大洋的打开与闭合。从头道来,绕不开的是特提斯远古大洋。《辞海》中有关条目,出自地质学家归纳:

  “特提斯海:亦称‘特提斯洋’、‘古地中海’。一个主要呈东西方向延伸的古海洋。名称来自希腊神话中女海神名。位于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之间。范围主要包括今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喀尔巴阡山、小亚细亚、伊朗南部、喜马拉雅山、中南半岛西部和印度尼西亚一带。可能在新元古代晚期就已存在,中生代开始加深,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进一步扩大,白垩纪中期开始缩小,古近纪时大部分封闭,形成高峻的山系,直到现代仅残留一些内海,如黑海、地中海。”

  ——何人、何时、何以命名为“特提斯”?回答是,奥地利地质学家修斯(EduardSuess,1831—1914),是他在1893年最先提出古地中海概念,并诗意地以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娅的女儿,海中女神特提斯命名:“横贯欧亚大陆南缘曾经存在过一个巨大的大洋,这个大洋经受挤压,褶皱的沉积物见于高耸入云的西藏高原、喜马拉雅及阿尔卑斯山脉,我们称这个大洋为特提斯。”

  显见是在板块构造理论问世之前,以当时盛行的经典地质理论给出的定义。目前一般认为特提斯洋三阶段可以大致划分为:

  始特提斯(亦称原特提斯),约10亿~3.9亿年前。

  古特提斯,约3.2亿~2.4亿年前。

  新特提斯,约2亿~7000万年前。据古地磁资料推算此一深水大洋宽度当在1500公里以上。

  当最后阶段的大洋关闭,残余部分特提斯海,在欧亚大陆以阿尔卑斯山为界分成南北两支。南支位于现代地中海一线,地中海系其残留小部;地中海是海而非洋,但地中海波涛却以凶猛著称,听说那儿的海浪经常激荡叠加,名号“疯狗浪”。北支也称副特提斯海,沿亚洲西部和欧洲中部之间分布,现代黑海、里海和咸海均为其残余之余部,似乎安静些。现今塔里木盆地曾为古海湾,位于特提斯海最东缘,历经数千万年、历次大规模海侵与海退,最终于3000多万年前,古海消失,永不再来。

  相应地,由于各时段大洋从新兴扩张到闭合消亡的轮回,连带相关板块聚合离散,尤其边缘微型地体,陆块,时常被作为重组的构件——现今称之为中国的大地,正是晚近一次“组装”而成的产物。现在就让我们跟从地质学家的指点,让目光穿越浩大时空,由远及近一路看下来——

  按照当今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一套“假说”推断,地球史上至少存在三次大联合局面的超级古陆,分别在18亿年前、10亿年前(Rodinian,罗迪尼亚超大陆)、3亿年前(Pangea,盘古大陆或联合超大陆)。这情形正像《三国演义》开篇所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原始的特提斯大洋已经遥不可见,10亿年前形成泛古陆的时候,碳基生命还是单细胞,后来组成中国的微地块,还是罗迪尼亚超大陆成员;沿北欧至帕米尔北缘,经昆仑—祁连—秦岭和中国中部,一条巨长构造带上,已经找到8亿~9亿年前裂痕。该次裂解事件是否说明泛古陆全面解体尚不能肯定,较为明晰的是,约在4.5亿年前,这一局部重新愈合,体现在第五条缝合带即西昆仑—阿尔金—祁连山缝合带,已经连接起阿拉善—敦煌地体。

  但就在北部愈合过程中,西昆仑南缘开始破裂,到3亿多年前两侧大陆漂移开去,古特提斯大洋生成。由于位于赤道附近,古特提斯洋又叫热带大洋、环赤道大洋。说到青藏地区由北而南依次拼贴,是指最终形式,事实可能是,拼贴过程中,作为组件的多地块都曾被推来搡去。当西昆仑南缘两侧于2.5亿年前开始相向而行,待完成再聚首,第四条缝合带即昆仑南缘缝合带出现,宣告亚洲板块增生至可可西里到巴颜喀拉一带,同时宣告的内容,还包括古特提斯洋生命终止。在我国境内长达3000公里的第三条缝合带即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缝合带,应是该时期遗迹。

  然后轮到南部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之间、拉萨地体和喜马拉雅地体之间上演分离而后再相逢的活剧。这其中的因果关系,或是由于新特提斯洋打开,促使了古特提斯洋关闭,并且先北后南发育有南北两大洋盆的缘故。青藏中部诸地体或高于海面者为岛链,或低于水面之下为链岛,从古特提斯到新特提斯,两期大洋在这儿呈现的似乎皆为多岛洋盆格局。两亿多年前的陆生蕨类植物化石出现在藏北腹地海相地层的夹层中,也似在提示海陆交替景象。

  因此在我国境内长约2500公里的第二条缝合带即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所体现的,更接近于岛弧群与大陆的拼合。

  相比较而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时与空研究得透彻多了:当印度洋强势打开,至少在7000万年前,以年均15厘米的速度将已脱离非洲大陆的印度板块北向推送,形同运动战,喜马拉雅地区本为印巴次大陆前沿大陆架,可谓首当其冲。直到与拉萨地体相撞,受阻,运移速度方才减慢但未止步,以每年5厘米的速率持续推进5000多万年的结果,足以使得相撞地区南北缩短了上千公里,印度次大陆成为欧亚大陆新成员,先前的大陆架,跃升而为世界最高山。

  那么中国呢?

  青藏地区形成已很复杂,放眼中国陆地情形更甚。用了多久的时间,走了多远的路程,才能够让那么多分散游离的地块聚零为整!截取中国大地“前传”三两个断面,或许可以简要说明问题,现今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所经历的从“宇宙洪荒”到“秋收冬藏”的岁月与旅程,何止“沧桑”!一部恢宏史诗,一幅壮阔长卷,时间当以亿年计,空间当以万里算——

  早寒武纪5.5亿年前,组成未来中国的大部构件,以微地块群、岛弧群面貌浮现在冈瓦纳大陆西北边缘、始特提斯洋盆东缘,纵跨赤道南北;2.5亿年前三叠纪开始,中国南、北部各地体依旧离散,沉浮于古特提斯洋盆,从赤道两侧到北纬40°,绵延何止上万里;从那时起再过1亿年,新特提斯时期,藏南藏北连同南北中国,还在隔海相望呢!直到5500万年前,当印度板块最终与欧亚板块相撞,青藏诸地体拼接完毕,中国大地从此聚合为整体,总算功德圆满,功成名就!至于三级阶地格局的形成,何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后来的事情,有待其后几千万年里借助青藏隆升而重构再造。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傲游截图201802020957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