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青藏光芒|马丽华专栏 > 第5章

动物考察奇遇记

马丽华 发布时间:2019-10-22 16:06:00来源: 《青藏光芒》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与植物种类丰度成正比,横断山区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洋洋大观地萃集了来自南、北各方的飞禽走兽,有许多是历经冰期旋回,在此间避难而幸存下来,某些原始动物在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演化成新种,所以特有种多多。

  中科院北京动物所和昆明动物所兵分两路,北京的为北路,活动在川西一带;昆明的为南路,范围滇西北。所有学科中,动物考察一向最生动,虽然也危险,也艰苦,横断山区尤甚。

  与藏北环境别如天壤,考察对象面貌迥异,种类更多。动物“亲王”冯祚建这一回踏入的是森林王国,该说是“重返”:196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刚刚就职于动物所,接连两年出野外,横断山都是考察目的地。一别20年,再见珍禽异兽展开的缤纷画卷,感觉自己也成了画中人。山道上一路行来,但见满山遍野怒放的花朵熙熙攘攘,蜂飞蝶舞;灌丛中各种美丽的雉类出没,成群结队,叽叽咕咕;待到深入林中,红腹松鼠、长吻松鼠和花鼠们跳跃穿梭在树枝间,见有闯入领地的生人,好奇地盯望片刻,然后一溜烟跑开……处处新鲜体验,大森林令人心旷神怡。

  野生动物考察不光是猎获标本,就近观察生活习性并详加描述,也是基础工作之一。这需要蹲守潜伏,耐心等待。冯祚建这一组接近过矮岩羊,这种数量稀少的动物别处未见,似乎仅存于金沙江中游谷地,集体活动在海拔2500~3500米的狭窄石坡。这一天,先是望见崖顶上有两只雄羊哨兵,脑袋忽左忽右转动,很机警的样子。观察者自以为悄无声息“摸”到近处,抬头再看,哨兵及群羊早已消失无踪,只见到一地新鲜羊粪蛋儿。矮岩羊身形矫健,善行裸岩地带,四脚猛兽休想侵犯,唯一天敌是猛禽类金雕、胡兀鹫,它们会以俯冲之姿,猎取羔羊。

  另一次在木里县“打埋伏”,偷窥水鹿如何觅食,如何舔食水坑中盐渍。水鹿这种热带亚热带森林动物系亚洲特产。另一特产小熊猫,生活在亚洲东南部森林。按照动物分类学,早先将之归属于食肉目浣熊科之下,后来听说更改为小型山地熊类,又听说被单独列为一个“小熊猫科”。不过这些都是人为划分,不管跟谁是亲戚,小熊猫安之若素,眼下大树枝杈上有一只正在午休,全身放松,后肢下垂,懒洋洋很可爱的样子。其实呢是假寐,闭目养神罢了,不时站起伸个懒腰,打个哈欠,动作表情酷似家猫。冯祚建和同伴从中午一直观察到黄昏,才见它从容不迫下得树来,从箭竹丛中取食竹笋和竹叶,细细咀嚼,时不时揉擦一下脸面。看着它走走停停吃吃,一直走出视线外。当地村民见状,索性活捉一只送来。专家们每天拿馒头、水果、蔬菜、奶糖和鸟肉喂它,它乖乖地什么都吃,从不挑食,一周时间养得肥肥胖胖。待告别这个村庄时,才放它重归山林。

  冯祚建的专业是大型有蹄类哺乳动物,算是兼职客串,从藏北野外开始也做鸟类,不限于标本猎取,形态的观察和描述也是分类学家本职工作。落实到文字上可能仅有短短几行,但是观察过程不那么容易。高原东部特产的雉类珍禽是美丽尤物,阿坝有雉鹑,横断山区特有种,名列一级保护;盐源有貌似凤凰的红腹角雉,还有奇异到貌似孔雀的,在宝兴县云雾岗——宝兴,正是法国传教士戴维当年采标本,1869年运抵欧洲一张大熊猫皮,从而名扬世界的地方。冯先生一大早守候在海拔3700米山林中,等待绿尾虹雉闪亮登场。从俗名“贝母鸡”“孔雀鸟”听得出基本样貌和习性:吃贝母,很漂亮,非同一般的漂亮——脑袋上冠羽高耸,其色彩,前若青铜后若红铜;通体霓裳大部若紫铜,微微泛起金属质感的蓝绿荧光;至尾羽,蓝绿底色,上缀银白细斑,真正华丽尊贵,“闪亮”登场!不过,这种极致美仅限于雄性,至于安步在侧的伴侣,难免显得其貌不扬啦!

  充满生机的山林存在一条看不见的生物链兼食物链,一应生灵各循其道各安其位。此刻昆明动物所专家韩联宪,正隐匿于怒江东风吊桥侧畔,观察一种叫蜂虎的小鸟。教科书上说,这种佛法僧目蜂虎科鸟类嗜吃蜜蜂,所以叫蜂虎。这一次观察者眼界大开,现场直击蜂虎捕食蜜蜂全过程。翠绿色蜂虎在天空飞翔,姿势与燕子没有多大不同。一只蜂虎本来安静地待在枯树枝上,突然间展翅冲飞,闪电般咬住一只昆虫,重回枯树。韩联宪连忙举起望远镜,没错,被猎获的果然是只蜜蜂!只见蜂虎正用长而弯曲的尖喙咬住它的细腰,先将其头部猛撞树干,然后换个位置,咬住腹部,在树干上蹭几下,是为去除蜂尾毒针吧!最后,再次衔起腰部撞树干,确信蜜蜂死亡无疑,吞服——好生厉害的小鸟,怎会归于慈悲为怀的佛法僧三宝“目”下呢?

  把灵巧的织布鸟归于文鸟科就很合适。在高黎贡山,韩先生正在追踪这种精灵,看它从采集苇叶备料,到编织成巢全过程。伞状的和葫芦状的小巢精美到无以复加,巧夺“人工”。织布鸟与麻雀同属文鸟科,先前唯知织布鸟名下共有70多种,几乎全部栖居南亚和非洲热带地区,仅有两种在云南南部,没想到这种黄胸织布鸟竟可以向北更远,抵达高黎贡山区。

  最惊险也最戏剧化的遭遇,是与眼镜王蛇的对峙。眼镜王蛇性情凶猛,剧毒无比,行动迅捷,俗称“过山风”。相比别的毒蛇更危险的是,会主动攻击人。有一天在高黎贡山道上,韩联宪一行与一条眼镜王蛇猝然相遇。那蛇浑身布满淡白色横纹,扁平颈部“人”字形花纹醒目,此刻脑袋扬起,目光凶巴巴。赤手空拳的人们全无防备,一时僵住。当地向导反应还算快,见势不妙,随手捡起一木棍,准备迎战。就在此时,又一个意料之外,那蛇非但没有发动攻势,连脑袋也颓然垂下。机不可失,向导立即用木棍摁住蛇头,众人齐动手,居然活捉了!

  不过一面行动,一面满心狐疑,什么情况?细心人很快发现了问题,蛇嘴里有东西——居然是条蛇尾巴!当即上前抓住,硬是拽出另一条完整的蛇!一条黑底黄斑的王锦蛇,已窒息而死。

  令人惊诧的事还没完呢,已死王锦蛇口中,露出两只鸟爪。赶紧用手术刀开膛剖肚,刚刚吞进的小鸟完好无损,是只红喉山鹧鸪。

  至此,众人方才大悟,怪不得可以如此轻易脱险呢,原来是大蛇贪吃过度,差点儿撑死,丧失了进攻能力啊!

  多亏是由专家捕获了它,使我们有了准确概念,不然让别的什么人遇上这事儿,只会拿手比画:这条蛇有多粗,那条蛇有多长。测量称重结果:眼镜王蛇身长3米,体重6公斤;被它吞下的王锦蛇,长2.04米,体重2.1公斤;王锦蛇腹中山鹧鸪重达400克。不是亲眼所见,说一条6公斤的蛇可以同时吞下2.1公斤的蛇和0.4公斤的鸟,谁会相信。可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戏剧性在于,此蛇伺机捕鸟,不知彼蛇在侧;彼蛇吞食此蛇,当在同一瞬间。巧极了,瞬间之后又遭遇捕蛇专家。

  云南最大的候鸟越冬地在哪里?在原名中甸、现名香格里拉的纳帕海。在藏北高原度夏的棕头鸥、斑头雁、黑颈鹤们,每逢秋季必携儿带女飞临这海拔3300米的湖泊湿地,只有少数飞越喜马拉雅。昆明动物所专家们专程前往冬季的纳帕海,清点越冬黑颈鹤数量。这种长颈长腿的美丽尤物,是我国特有鹤类,全世界鹤类15种,唯有这一种栖居青藏高原。此刻它们正享用着纳帕海,成群结队,一字儿排开,以优雅之姿齐步向前,用长喙在湖沼中觅食草根和黄苋。待到天气转暖,它们将再次举家远征,在藏北举行种族繁衍的盛典。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傲游截图201802020957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