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0 > 十八大以来西藏发展成就 > 西藏新生活

礼赞祖国:雪域高原奏响新时代壮美乐章

欧帆 发布时间:2020-10-01 10:5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沧海桑田七十年,人间奇迹看高原。

  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西藏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彻底废除了旧西藏农奴、奴隶对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百万农奴和奴隶成为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主人,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西藏在祖国大家庭中蓬勃发展,实现了堪称奇迹的进步与发展。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关心西藏各族人民,大力推动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党的治藏方略。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完善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基本标志,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新的重大部署。

  在2016-2019年期间,西藏自治区现行标准下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西藏74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退出,稳定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医疗、教育和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这是西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创造的又一个伟大奇迹。

  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499.51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04元。累计解决了3.85万户、17.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和3.04万户住房安全问题。


图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完全小学的学生在上计算机课 摄影:楚武干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不断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15年公费教育和贫困大学生“三免一补”(免课本费、杂费、文具费,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政策,逐年提高义务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标准,2019年受助学生达231.21万人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辍学。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西藏自治区不断完善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居民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将包虫病、白内障、肺癌、肝癌等33种疾病纳入大病救治范围。所有乡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实现“大病不出自治区、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区)”,2019年西藏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0.6岁。


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村民在农家书屋阅读 来源:西藏日报

  同时,西藏自治区还不断提升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基本实现地市有图书馆、群艺馆,县(区)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群众艺术队、电影放映队,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居)有文化室、农家书屋、电影放映室。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增进民生福祉,保障西藏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现代文明。

  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深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各族人民努力奋斗,不断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大力加强水、电、路、讯、网等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补齐了制约脱贫攻坚的突出短板,助推农牧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图为藏北无人区电网验收现场 摄影:次仁巴珠

  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主电网已覆盖66个县(区)、4155个行政村、15084个自然村,主电网用电人口290万人,占西藏自治区人口的85%。696个乡镇和5457个建制村通公路,通达率分别达99.86%、99.81%,公路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5366个行政村通达光纤宽带,5310个行政村通达4G网络。完成11.8万户新通电农牧民家庭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边境小康村和搬迁安置点全覆盖。


图为拉林高等级公路 摄影何蓬磊

  西藏自治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脱贫攻坚,不断调整完善农牧区生产关系,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改革中,西藏自治区促进农牧区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流转,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牧民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农牧区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发展,推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大了农牧区市场主体,增强了市场活力。在 “放管服”改革、营改增、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西藏自治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鼓励和吸引了更多国内外企业来到西藏自治区投资兴业。

  富民利民与生态保护并重,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西藏

  西藏自治区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持续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西藏,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支撑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增长点。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西藏自治区统筹脱贫攻坚与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发展扶贫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加快城镇化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在快速发展中不断优化,实现了第二、三产业共同发力、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通过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开展科技扶贫,西藏自治区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0926人,2019年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科普率达到9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


图为日喀则市江孜县紫金乡努堆村的机械化秋收 摄影:赵耀

  由于农牧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西藏自治区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非农产业成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渠道,劳动力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持续大幅增加。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引导农牧民群众向交通沿线和主要城镇聚集,稳步推进城镇化。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持续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已建立47个各类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1个,保护区总面积41.226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面积的34.35%,居全国首位。

 
图为那曲市海拔5000米以上的羌塘草原的藏野驴 摄影:王鲁镇

  监测表明,2019年西藏自治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总体保持稳定,环境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9.6%,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整体保持良好,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水域的环境质量标准,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壮丽新征程、辉煌新篇章正在全面铺展,西藏自治区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中国西藏网 记者/欧帆)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