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屯溪老大桥:跨越“千年”的重生

发布时间:2022-01-07 16:24:00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川河似练水如天,千年徽州皆古桥”。徽州,是安徽省黄山市的古称。古徽之境,有村必有水,有水就有桥。板凳桥、曲桥、平桥、月桥、拱桥、廊桥……历史上曾有1000多座各式桥梁,风姿各异,匍匐大地,联结起徽州游子归乡的路。

  屯溪三江口,水光接天,风轻云淡。率水和横江从崇山峻岭中盘曲而出,在此相融交汇成新安江,三江相拥,蔚为壮观。黎阳古镇和屯溪老街静静伫立在横江口两岸,千百年来,相看两不厌。夕阳斜照,光阴倒转,凝思间,曾经的繁华喧嚣从历史的烟云深处缓缓走出,商贩摩肩,店幌遮目,舟楫川流,归帆点点。

  一个冬日的下午,我抑制不住心底的相思,急步走向三江口,不为黎阳古镇,不为屯溪老街,只为那座令屯溪人魂牵梦萦的“屯溪老大桥”。

  公元1536年(明嘉靖十五年),一座六墩七孔的大型石拱桥东西跨立横江口,贯穿起黎阳古镇和屯溪老街,成为进出屯溪的门户。此桥是戴广宪倾重资倡建,因徽州山洪汹涌,140年后毁于水患。程于谦捐资费时两年重建。不想,通行17年后,于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又遭水毁。程于谦的儿子,时任广西清吏司、员外郎的程岳,继承父志,再次重修,为保护桥墩安全,还在中间桥洞上端刻了“禁止取鱼”四字。1884年(清光绪十年),四座桥墩受损严重,屯溪的商贩、市民纷纷捐款,再次大修。

  此桥名为镇海桥,取名镇海,是镇压海怪和山蛟、减少水患之意。桥上原有亭,两端有飞檐五脊虎殿顶建筑,桥东有高大拱门,上悬“镇海桥”三字金匾。此桥虽历经劫难,却巍然而立,正好契合了镇海的寓意。2019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镇海桥边是重要的商埠码头,商船在这里频繁停靠,旧有“屯浦”之称,“屯浦归帆”为当时著名景观。

  1934年5月,郁达夫行游屯溪,夜宿镇海桥旁,即兴写下了“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把桥两岸的风光与扬州春色相媲美。

  屯溪与扬州自当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时的徽州,“天下风云出我辈”的徽商架起了两地联结的桥梁,从镇海桥出发,升帆远航,直向广陵皎皎明月下的二十四桥,江风里飘荡的都是金银的气息。

  对于现代屯溪人来说,“屯溪老大桥”取代了“镇海桥”,满满都是人间烟火的温馨回忆。天刚蒙蒙亮,“嘎吱嘎吱”,菜农担着沉沉的挑子蹒跚走来,淅淅沥沥滴落的水渍描绘着生活的轨迹。“烧饼,刚出炉的烧饼”“豆腐脑,滚热的豆腐脑”,声声吆喝,搅动了轻盈的江雾,惊扰了老桥的睡梦。自行车从桥面飞驰而过,一辆辆、一列列,目不暇接。

  日落黄昏,散步的人出发了,在桥中央久久站立,向三江口眺望,沉醉在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景象之中。晚归的人儿如归巢的鸟,成群结队急急地穿过,向家的方向飞奔,汗渍在脸上盛开了花。

  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光阴如桥下的江水,滔滔前行,只有“老大桥”岿然不动。

  世人以为从来即是如此。

  公元2020年7月7日的一个瞬间,“屯溪老大桥”在徽州人的记忆里坍塌,这座历经484年曲折的“徽州第一古桥”被浊浪滔天的横江水拦腰斩断,消失在众人的泪光里,追随徽商的脚步,去扬州城寻梦去了。

  一场重建徽州人文坐标的行动开始了。打捞散落构件,收集遗存史料,绘制施工详图,精准原貌复建。

  公元2021年12月26日,这又是能写进徽州历史的一天,“屯溪老大桥”回来了。桥上又恢复了往昔的热闹,众人来来回回“踩桥”,祈福大桥好运。“禁止取鱼”的石刻还被安放回原位,老构件和新石料交错衔接,历史和未来在这里握手。

  “我们要以镇海桥修缮工程竣工为新起点,守住‘筋骨肉’、传承‘精气神’,加快把黄山打造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嘱托在耳旁殷殷回响。

  三江口,暖阳当空。回眸望,镇海桥巍峨雄踞,英姿勃发。(叶荣荣)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