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黄河支流大通河畔有座土司衙门:当地人称“西北小故宫” 门票20元

发布时间:2022-05-27 10:55: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5月26日电 600年前,元始祖忽必烈侄重孙脱欢,在黄河支流大通河畔投降于明朝,朝廷封其为土司,安置于连城。经历代土司扩建或修缮,现存建筑为十五世土司于清嘉庆年间扩建后的格局,现占地近四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九千平方米。

  通过记者的航拍镜头看到,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一进数院,直线贯通,院落相连,烘托出庄园的高大威严之势。建筑总占地3.3万平方米,有“三十六院、七十二道门”。衙门、沁园、花园、妙音寺、显教寺、雷坛等一应俱全,与北京王宫府邸类似的格局,使其坐拥“西部小故宫”之称。

  连城鲁土司衙门又称作永登土司府,是甘肃、青海边境众多土司建筑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宫殿式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土司衙门是中国目前历史最悠久,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重点援助的一座土司衙门。

  土司为中国历史上元、明、清等时期,在西北、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分设由各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分土司民”之官。土司制度分为土官和土司两种,土官为文职,归吏部管领,土司是武职,归兵部统辖。

  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在于把部落酋长制与封建官僚制紧紧结合在一起。土司为了巩固其统治,经朝廷认可,建立土司衙门,负责当地兵、刑、民、财等事宜,并设有监狱、刑具。除执行朝廷统一法规外,还可根据当地习俗订立“土规”“土律”,对领地内务类案件有审理权。

  自1370年一世土司到1932年改土归流,鲁土司历经明、清、民国三个朝代,共传十九世24位土司,历时562年。其间,或实授或追赠为一品的高官就有八位。

  这座建筑群里,衙门是土司办理公务的区域,布局严谨;住宅区为内眷生活区,设计精巧;花园也称官园,园内古树参天,是西北地区不多见的苑林遗迹。

  据甘肃永登鲁土司衙门博物馆副馆长张玉红介绍,鲁土司衙门内屋,地下有四通八达的脉状烟道,类似于如今的地暖、土暖气,是衙门三绝之一。

  另外“两绝”分别是:排水沟,虽经多次考察但仍无法找到最终排水口,但排水却很顺畅;象征十八罗汉的通天柱,中间形成南北15米,东西12米无柱子的大空心,大跨度令人惊叹。

  酒香也怕巷子深,由于地形偏远,来往游客并不多,20元一张的门票,每天最多也就能卖出100张左右。导致鲁土司衙门及其背后的文化很少被外界熟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座古建筑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贴息贷款千余万元对这座衙门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国家文物保护机构及当地政府也不断加大投入进行修葺开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鲁土司衙门内明清时期留下的文物大都没有展现出来,房间内的陈设都是现代化加工仿制,少了许多韵味和特色。

  “镇内旅游线路单一,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健全,夏季还有游客前来鲁土司衙门打卡参观,冬季游客就十分稀少了。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以至于来此地观光的人大多为一些历史专家、学者以及专业爱好者,而纯粹的游客却很少见。”张玉红说。(完)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