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在档案里追寻不能忘却的纪念:“民俗轮是一艘不能忘记的船舶”

发布时间:2022-06-16 14:29:00来源: 《中国新闻》报

  在档案里追寻不能忘却的纪念 “民俗轮是一艘不能忘记的船舶”

  【《中国新闻》报记者 张乐 报道】在中国近代史上,一批爱国企业家投身实业,报国济世,他们胸怀天下、敢为人先、坚韧担当。峥嵘岁月里,卢作孚之于交通运输事业、张謇之于纺织工业、范旭东之于化学工业,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诠释了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精神和气质,为后来者借鉴。国际档案日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重庆北碚区博物馆(卢作孚纪念馆)、江苏省南通市档案馆、湖南省湘阴县范旭东纪念馆相关专家和学者,与他们一同探寻老一代民族企业精英为何办实业、如何办实业的足迹。

  “虽然对不起股东,但对得起国家”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卢作孚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艘长3.75米、宽0.54米、按1:13.5比例打造的船舶模型,其原型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参与者——宜昌大撤退中的民俗轮。

  1938年秋,武汉沦陷,3万人员和9万吨工业物资聚集在宜昌待运。头顶上,日本军机不停狂轰乱炸,形势极其危急。

  此时卢作孚的民生公司拥有46艘货轮,是长江航运的最大力量。他飞抵宜昌亲自坐镇指挥,用22艘轮船和征用的2860只木船,冒着日机的轰炸,40天内,将滞留人员全部运到重庆等大后方,两个月内运完全部物资,挽救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

  民生公司轮船不间断的支前撤退运输,引起日军的特别注意,日军此后集中轰炸民生公司船舶。1941年,立下赫赫战功的民俗轮被日军炸沉。

  北碚区博物馆研究员项锦熙所撰写的题为《一艘不能忘记的船舶——民俗轮》的文章再现了这悲壮的一幕:1941年8月22日,民俗轮由湖北省巴东县开往重庆,忽遇7架敌机轮番俯冲轰炸。被炸过程中,船员们仍在维持秩序,安抚救助伤员,冲进驾驶室抢救航行日志、船舶证书及其他重要文件……民俗轮被炸沉后牺牲船员70名。在整个抗战时期,民生公司船舶被日机炸沉16艘,牺牲船员117名,伤残76人。

  后来,在民生公司股东大会上,卢作孚讲到公司和员工为国牺牲时不禁落泪,参会的卢作孚挚友、民生公司董事、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十分感慨:“公司亏本,是为抗战而亏本,虽然对不起股东,但对得起国家。”

  北碚区博物馆馆长莫骄认为,卢作孚一生坎坷,事业无数,为后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至今具有现实意义,不愧为优秀企业家的典范。

  他是卢作孚,不是吴佩孚

  生于1893年的卢作孚曾被称为“中国船王”。他的一生都与民族航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上世纪20年代,卢作孚产生了“实业救国”的念头,并认定交通运输业为“各业之母”,创立民生公司。抗战爆发后,卢作孚动员全体民生公司职工全力参加抗战运输。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又将困于香港的民生公司18艘轮船全部营救回内地参加新中国建设。

  但是这位爱国企业家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民间默默无闻,有人对他的事迹一无所知,还有人把他跟军阀吴佩孚混为一谈。

  为了记录卢作孚事迹、传承爱国企业家精神,北碚区博物馆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收集到卢作孚所创办民生公司在日常航运及承担“宜昌大撤退”任务时所用锚、舵、工具、文献、档案、书信等大量的实物1200余件(套),依托卢作孚曾开拓北碚的办公地峡防局旧址,建立起卢作孚纪念馆。经过十年来北碚区博物馆对卢作孚馆的不断充实,目前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

  2021年4月2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在卢作孚纪念馆为“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重庆北碚)”揭牌。揭牌以来,参观单位及人数倍增,讲解场次2100余次,参观人数16万余人。目前已成为校外课堂和全国民营企业家的交流学习阵地,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兼善文化课堂” 里的乡村现代化

  在北碚,当地老百姓流传:卢作孚不是北碚人,但整个北碚都是他经营起来的,堪称“北碚的开拓者”。莫骄认为,卢作孚有规划、有组织地建设了北碚。相较于“炸弹”一样摧枯拉朽的暴力破坏,他更倾向于默然躬耕的“微生物”式的社会改造,寄希望以实现乡村现代化,推动国家现代化。

  卢作孚曾提出乡村第一重要的建设事业是教育,他大力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并以现在的重庆北碚区为基地,开展乡村建设。不到10年,北碚就从一个匪患横行,贫穷落后的乡场转变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市镇。北碚缙云山、北温泉、街心花园等,都是在卢作孚的带领下打造而成的。

  莫骄称,卢作孚的爱国企业家精神气质里,“兼善”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如今,在北碚乡镇、村社,年过七旬的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周鸣鸣不间断地分享卢作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兼善文化。该中心与北碚文旅委合作共建城乡社区教育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教育平台“北碚兼善文化课堂”,组织带领大学生文化员志愿者以及高校多学科专家学者和地方文化工作者,深入城乡基层社区开展文化建设。仅2012年就组织培训辅导大学生志愿者14批、共1000余名,活动内容涵盖文化调研,支教、文明礼仪、科普、生态环保,文娱体育、生产合作社等。周鸣鸣编辑《北碚农村教育调查》报告集,创建兼善文化课堂,创作《兼善文化课堂》之歌,并指导学生编写《我爱北碚》乡土美育教材,直接受益名众达数万人。

  兼善文化课堂联合地方民间文化人士,成立了北碚爱故乡作孚艺术团,发掘社区本土文化人才,引导、鼓励挖掘社区历史,编写、演讲社区故事,创作表演歌曲、舞蹈等多种形式的文娱节目、开展兼善读书会。在卢作孚逝世70年后,他生前的理念正在北碚扎根,越来越深……

  【人物简介】

  卢作孚(1893-1952),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区人。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

  他出身贫困家庭,小学毕业后即辍学。自学成才,编著《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应用数题新解》。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参加四川的保路运动。1921年任永宁道尹公署教育科长,开启川南的新教育试验。

  他一生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有杰出成就。先后出任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局局长,川江航务处处长,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等职。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