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万寿寺七成珍贵文物首秀 “京西小故宫”移步皆是展

发布时间:2022-11-01 15:47:00来源: 光明网

 

  万寿寺揭开面纱 五大基本陈列亮相 七成珍贵文物首秀

  “京西小故宫”移步皆是展

  大运河畔,一颗明珠揭开面纱。历经五年整体保护修缮,素有“京西小故宫”美誉的万寿寺上个月重新开放。作为北京艺术博物馆的所在地,万寿寺中路前六进院及东路方丈院被打造成展厅,亮出5个基本陈列、350余件馆藏文物精品。艺博馆长陈静说,此次开放,不仅七成珍贵文物首秀,一度在这里“沉睡”的古建也焕发生机,观众从一进门开始,所到之处皆是展。

  观展·亮点

  山门亮出《青天流云百福图》

  “洪福齐天”寓意诉说万寿寺过往

  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历经明清两代帝王的兴修、扩建,形成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中东西三路建筑相毗邻的大型古代建筑群。如今,踏进这座古刹,历史的年轮仿佛在殿堂、碑石、古松间缓缓回转,带领观众品阅古今。

  作为万寿寺的“门面”,山门可以称得上是“进门首展”。山门上悬挂的蓝底金字“敕建护国万寿寺”匾额,为清代顺治二年(1645年)题写悬挂。经过修缮,山门内券顶上难得一见的壁画亮出来,成为观众热门“打卡点”。这幅《青天流云百福图》为清末重修时加以彩绘,近百只形态各异的红色蝙蝠飞翔于青天流云之间,红蝙蝠谐音“洪福”,整幅图案寓意“洪福齐天”。“一进门,一抬眼,就能了解到万寿寺曾作为皇家祝寿场所的历史,感受其中有关长寿祈福的元素。”

  从山门殿出来,左侧为鼓楼,右侧为钟楼。其中,鼓楼融入大运河元素,重现“水上御道”历史风貌。进入鼓楼,观众就登上了游船,坐在木制座椅上观看万寿寺的历史资料片。

  修缮时发现祭孝惠章皇后 文

  首次与观众见面

  穿过山门,进入天王殿,一场“缘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亮相,不仅图文并茂展示了万寿寺历史,还展示了近五年万寿寺修缮、考古发掘过程中新发现的文物。

  玻璃展柜里,一件留有火焚痕迹的文献上,残缺不全的文字静静讲述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往。这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孝惠章皇后入葬清东陵后,在万寿寺举办法事活动时,康熙第五子恒亲王所写的祭奠祝告文。2021年11月,艺博在修缮万寿寺中路的慧日长辉殿时,于释迦牟尼佛塑像背光处发现了这件珍贵历史文献。“即使全文仅残存27行、167字,仍是我们研究清前期万寿寺宗教活动的第一手资料。”艺博工作人员介绍, (同“疏”)文中的“仁宪恪顺纯淑诚惠端禧皇太后”为顺治帝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此祭 主要对恒亲王和僧众当天的拜忏活动进行了记载,祭中对孝惠章皇后的生辰“辛巳相十月初三日吉时”以及逝世时间“(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酉时崩”等记载,均可与史料相印证。

  还有一件清代的织金经幡,也是万寿寺历史上举办过众多大型庆典的见证。工作人员发现这件文物时,它的身上布满了尘土,还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粘连,在艺博前任馆长王丹的带领下,大家对其进行了修复、加固。如今,展柜里的经幡虽已泛黄,针针金线仍泛着柔光,华丽的纹饰隐约可见,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当年皇室举行庆典时,它熠熠生辉的模样。

  观展·解码

  “咏寿”压箱宝悉数展出

  体现清代皇室的审美趣味

  万寿阁内,“吉物咏寿:吉寿文物专题展”上,艺博拿出馆藏“寿”主题相关的压箱宝。一件件器物、服饰、书画、文房四宝中,一个个寓意吉祥的符号,不仅传递出自古以来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盼,还可以从中一窥清代皇室的审美趣味。

  展厅里,不少器物色彩丰富,融入各种动植物、仙人等富有吉祥寓意的元素,眼尖的观众一眼看出:“这是乾隆的审美。”与雍正偏爱的淡雅隽永的“极简风”不同,乾隆的审美偏向喜庆热闹、富丽堂皇的风格。一件斗彩灵仙祝寿图盘是明星展品,盘内心以青花书写一“寿”字,寿字上覆斗彩寿桃,桃内绘一只飞舞的丹顶仙鹤,寓意“寿上加寿”;盘的内壁绘有斗彩贯套灵芝、祥云、寿桃、团寿等纹饰,外壁绘灵芝、洞石、翠竹,谐音寓意“灵仙祝寿”。

  还有一件清乾隆蓝釉粉彩描金百寿图象耳大瓶,瓶身施高温霁蓝釉,再于釉上用金彩描绘出宝相花图案,寓意富贵美满;瓶腹部前后各刻50个篆体“寿”字,共100个,因此命名为“百寿图”。每个“寿”字的写法也有讲究,均描金为长条形,衬底上施松石绿釉,表示“长寿绵绵”。瓶颈两侧对称置立体描金的象首衔环耳,象首的两只大耳朵贴在脸侧面,长鼻自然弯曲,下衔圆环,神态逼真,寓意“盛世太平”。这件器物不仅再现了清代宫廷艺术的讲究与奢华,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盛世太平、人们追求幸福长寿的社会背景。

  《岁朝图》等名书画首次亮相

  一览清代皇室闲暇时间“文艺创作”

  大禅堂及东西配殿作为艺博的书画馆,也是首次开门办展。一场“万几余暇: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展出馆藏清代皇室及其后裔闲暇时间的“文艺创作”,大部分都是首次公开亮相,件件都是精品。

  一幅乾隆御笔《岁朝图》,表面上是一件岁旦讨彩之作,实际上是乾隆帝为生母崇庆皇太后亲手绘制的“贺年卡”。画面中描绘了一只花盆,环以柏枝、长生草、柿子、如意、梅枝、兰叶等花卉杂宝,寓意春天降临、吉祥如意,以祝皇太后事事如意、平平安安。画上,乾隆还用行楷题写了一首五言六韵诗,并落款:“甲戌新正,恭侍圣母皇太后宴,敬成六韵并写岁朝图用申庆祝”,由此可知,乾隆是在新年时,为崇庆皇太后设宴,并亲自绘“岁朝图”来庆祝。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这幅图的纸面上还有淡淡的蓝色字迹。艺博工作人员揭秘,乾隆帝在创作这幅画作时用的是宋代的写经纸,蓝色字迹就是雕版印刷的经文。乾隆不仅喜欢用古纸创作,还常会根据绘画或书写内容选纸,为的是纸张与内容更和谐。这幅《岁朝图》所用的就是他精心挑选的祈寿经文纸,推测或为《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无量寿经》等经文中某部揭裱下来的命纸,其用意就是为了寄托对母亲长寿安康的祈望,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展览中,还有不少清代帝王的御笔。一副雍正行书七言对联,上联为“花源最爱风香处”,下联为“诗句常耽月露时”,其大意是:花开的地方风香四溢,吟诗咏句的时候常常月露满襟。雍正帝的笔墨间满是风花雪月,将自然景致与人的心境融为一体,充满韵味。这副对联的落款也颇有趣意,上联钤有梅花小篆“为君难”三字,下联钤“朝乾夕惕”白文印、“雍正宸翰”朱文印,直白地流露出为君不易的感叹。

  还有一件康熙帝御笔“依清旷”横幅,是其为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的依清旷题写,这里是当时皇帝上朝、退朝途中停留休息、更换朝服的场所,也从侧面体现了皇帝日常闲暇时的生活。

  每处空间都用于展示互动

  此次大修“实录”露天展出

  曾经是大杂院的东路方丈院,腾退修缮后变成了家具馆,首次对观众开放。院内展出“云落佳木:中国传统家具展”,馆藏明清至民国的40余件家具也是首秀,黄花梨雕花卉纹圈椅、紫檀雕云龙纹多宝格、紫檀雕云龙纹四件柜等珍品,感受中国传统家具不同时代的美。

  万寿寺内每一处空间都被充分利用,作为展示和互动的空间。大禅堂后檐墙处,露天展出了此次大修的“实录”,修缮时替换下来的木构件、砖瓦构件、脊饰构件,考古挖掘出的部分建筑构件残件等,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其中,最大的构件是万寿阁修缮时替换下来的第三根大梁。据介绍,木梁年久失修、部分糟朽,借着万寿寺大修的契机,工作人员采用古代传统的“抽梁换柱”方法,为万寿阁换上了新的大梁。另外,这里还展示了古建修缮中“一麻五灰”“贴金”等传统工艺。

  多个互动休闲区域静待观众打卡。“锦绣坊”是一间“女红教室”,观众可以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传统纺织、刺绣和古法染色等女红技艺;“斫木堂”是“木工传习所”,观众不仅可以学习木材、木构件、木工工具的知识,把玩鲁班锁、七巧板,还能近距离观看专家修复家具类文物。艺博还根据万寿寺内丰富的文化元素,设计了不同的集章打卡点,观众可以到文创空间和万寿邮局选购特色明信片,亲自盖上纪念印章,送上亲朋好友一份来自万寿寺的祝福。(本报记者 李祺瑶 本报记者 邓伟摄)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