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渔灯影里话丰年

发布时间:2023-02-06 17:27:00来源: 新华社

  正月十四入夜,71岁的渔民夏广义将自己制作的渔灯放入海中。从岸边眺望,数百盏灯火随着海浪漂流,与周围渔船上喜庆的红灯笼相映成趣。

  “在胡萝卜上抠个窝,装上蜡,渔灯就制作好了。”夏广义制作渔灯依然遵循着老传统。他17岁就出海打渔,在海上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祭海、放灯、庆祝渔灯节是传统,蕴含着我们渔民新的一年一帆风顺、渔获满仓的美好希望。”

  夏广义所在的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大季家街道芦洋村,是北方沿海地区典型的渔村,渔灯节是当地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

  在芦洋村中心大街上,渔灯节祈福巡游开始。全村老少一起来到海边,敲起欢庆锣鼓,舞起渔家秧歌。记者发现,除了传统的放灯、祭海等仪式和秧歌、舞龙等活动外,今年芦洋村还迎来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大家载歌载舞,共同表演渔家号子、水斗等精彩节目。

  记者了解到,芦洋村目前有村民4000多人,约一半人还是渔民,从事捕捞、养殖、海产品加工等工作。目前,村里建起了海产品养殖加工合作社,集体年收入近200万元。

  大季家街道党委副书记蕫冬说,新的一年,他们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导入节庆活动、海鲜美食、特色渔市、深海垂钓等文旅业态,打造渔港风情体验区。“未来这片海域会越来越美,越来越有‘文化味’。”董冬说。(记者张武岳)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