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走进南博实验室,探秘纸质文献如何“冻龄”?

发布时间:2023-02-14 14:34:00来源: 扬子晚报

  近日,科技部正式下发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立项通知,由南京博物院牵头申报的“馆藏中华古籍与近现代纸质文献规模化脱酸装备试制及实证”项目获批立项。这是南京博物院在“十四五”期间获批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日,扬子晚报记者走进南博实验室一探究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纸质文献为何要“脱酸”

  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博物院),就坐落于南京博物院文保楼。

  “馆藏中华古籍与近现代纸质文献规模化脱酸装备试制及实证”听起来抽象,其实就是我国馆藏纸质文献普遍面临酸化问题,然而现有脱酸技术仅能满足小批量的处理需求,远未能实现规模化脱酸保护。

  纸张为什么要脱酸?据项目负责人、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张金萍介绍说,我国纸质文献收藏量非常大,种类也很丰富,文献价值很高,但是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酸化现象,酸化已经成为导致纸质文献损坏的最大杀手。

  体检开药方,还要复检

  让我们走进实验室,看一看究竟如何“脱酸”?据副研究员张玉芝介绍, “首先要对文献进行体检,测试其pH值,了解酸化程度。”

  在纸质文物分析室,技术人员们正在通过耐折度、抗张强度、撕裂度等一系列实验,系统了解纸张的机械强度如何;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动态接触角,通过接触角的测定可以了解造纸工艺中的施胶轻重,这会直接影响到脱酸液进入纸张纤维内部的速率。

  普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几百倍,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可以达到一两千倍,甚至5000倍,可以清晰看到纸张纤维的排列、纤维间空隙、纤维老化断裂情况等,与能谱分析仪(EDS)联用,更是可以知道纸张内填料的种类和相对含量。

  如何对症治疗?工程师蒋弼说,根据纸张特性,把图书放在浸泡池里,采用特殊工艺让脱酸液进入纸张内部。再放恒温恒湿实验室里,待状态稳定后,会进行一系列复检,来验证脱酸结果。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在通过紫外、湿热、干热等一系列操作,使纸样快速达到10年、20年,甚至100年以后的老化状态,通过模拟加速老化实验和自然状态下的长期挂样实验,对纸张的性能参数进行对比,检验脱酸效果。

  据悉,南京博物院是国内最早致力于纸张脱酸的单位之一,获得了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扎实全面的前期研究工作为申报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奠定了基础。张金萍表示,“我们将立足于中国纸质文献的特点,早日解决中国纸质文献酸化问题。”

  扬子晚报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