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宗教学者谈新时代佛教中国化:历史脉络延伸、适应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01 15:12: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安徽池州8月1日电 (记者 杨程晨)佛教中国化是2000多年来贯穿中国佛教传播的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佛教中国化的时代内涵为何?从历史脉络中能获得哪些启示?何为佛教的“现代化”?

  近日,一场以探讨“新时代佛教中国化”为主题的学术论坛在安徽池州九华山举行。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副主任圣凯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最终融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历史层面的中国化。佛教当代的中国化则是指,从传统宗教转型为适应现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宗教。新时代佛教中国化可以理解为佛教的“现代化”,这是佛教变与不变辩证统一的过程。

  圣凯从佛教信仰、制度、思想、实践等方面阐述其关于佛教中国化的观点。他认为,中国佛教不仅是佛教界的佛教,更是属于中华民族、社会大众的佛教。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文明传承的一分子,常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菩萨道精神即今天的修道论,这也为现代佛教所需要。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孙英刚同样提及,佛教中国化的内涵是时代化。据他介绍,历史上菩萨信仰是东亚佛教世界的核心理念,镇护国家、利乐众生则是菩萨信仰的两个要点。有关后者,九华山地藏菩萨是典型的例子,也为古代文明交流互鉴及佛教本土化提供了印证;前者则可回顾唐代的僧人随军出征并在西域建立寺院的历史。新时代的佛教中国化还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如何服务于人民福祉、如何服务于民族复兴。这是佛教中国化历史脉络的延伸,更是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需要。

  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忠毛表示,佛教史视野下的佛教中国化主要包括思想、制度及实践三个层面,且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与时代性特征,不同层面的中国化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中国化佛教与中国化佛教文化。新时代的佛教中国化有着明确的时代性与现实语境,其核心是价值认同,即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时代的佛教思想、制度与实践的一致性。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志刚指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现实目标,就是要让中国宗教深深扎根中华大地,深彻融入中华文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团聚广大信教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考察宗教现代性问题,不能不考虑宗教的社会功能,即把宗教放到现代社会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何蓉谈道,历史上,中国佛教的思想和价值观化入节庆时序、礼仪法度、民俗实践,塑造了中国社会中的观念、风化与风俗。由此,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在流变中存续,不断有新的因素融入。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佛教理念与实践进一步嵌入中国社会、发生交融、发挥功能的过程。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民族宗教教研室副主任张祎娜书面发言表示,推进佛教中国化离不开佛教人才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既热爱祖国、接受党和政府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同时又有宗教学识、立志从事宗教事业、并能联系信教群众的复合型人才。

  在30日举行的新时代佛教中国化座谈会上,九华山佛教协会副会长、上禅堂方丈释果卓发言介绍了地藏菩萨修行及其受人尊崇的大愿精神中,对于佛教中国化的体现。

  此次论坛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民族和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与池州市九华山佛教协会联合主办,40多位中国宗教研究学者与佛教界代表人士出席。(完)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