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泓清水入画来

发布时间:2022-01-05 16:16:00来源: 山西日报

  冬日的太原汾河景区摄乐桥段,数十只白鹭或静静伫立,或翩翩起舞,与周围正在观赏拍摄的市民共同勾画出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再往北来到太原汾河景区四期,植被高低错落,点缀其间的亭台轩榭更为这一方景致平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随着四期正式对外开放,汾河流域太原城区段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全面完工。从黄土裸露、杂草丛生变为碧波荡漾、绿草成茵,43公里汾河太原城区段风采绽放。

  水量丰起来

  ——从断流干枯到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

  汾河,是三晋儿女的母亲河,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经太原境内188公里,其中城区段43公里。2000多年前,古人就在这里留下“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的优美诗句。然而,一段时期里,由于流域内开采过度、采砂排污,生态遭到极大破坏。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2020年5月两次亲临山西视察,对于汾河治理先后提出“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等重要指示,为太原市进一步加强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太原市大力实施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始于1998年。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工程师王霞1999年刚参加工作就来到了这里:“那时候,我常常站在干枯的河道之中,想象着有水以后汾河的样子。我清楚地记得,2000年8月汾河开始蓄水时,岸边的市民奔走相告,那一幕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20余年的治理历程,王霞见证了汾河的点滴变化。她告诉记者,作为汾河景区的建设者、管理者,大家始终把“人、城市、生态、文化”的建设理念摆在首位,在建设中力求高精尖的工程质量,在管理上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步步努力把汾河太原城区段打造成生态带、景观带、文化带和形象带。

  经过四期治理,太原汾河景区形成了北起上兰汾河漫水桥,南至迎宾桥南2公里,全长43公里的绿色生态长廊。从2000年开始蓄水起,汾河太原城区段每年都会从汾河水库进行生态补水。目前汾河流域太原城区段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其中绿地面积9.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0.5平方公里,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在城市中心设置了一个中型水库,这在北方城市都是较为少见的。

  如此规模的水面与绿地,使太原市局部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效益明显提高,对防洪排涝、净化空气、消除水体污染、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景区夏季最高气温比其他区域降低4℃左右,相对湿度提高10%―20%。家住小店区的杨威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对这些年汾河日新月异的变化感触颇深:“印象中治理前的汾河太原城区段是一片沙地,河水很浅,还经常断流干枯。如今的汾河水清岸绿,成为大家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水质好起来

  ——从污水横流到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脍炙人口,汾河美景令人印象深刻。

  实现汾河太原城区段全流域生态治理,是太原市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汾河流经太原以及源于东、西两山的南沙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小东流河等9条边山支流治理前普遍存在河道垃圾遍布、污水横流等一系列问题,对汾河水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此,太原市开展了“九河”综合治理工程,并于2018年全面完工,基本消除了建成区河道内的黑臭水体,使汾河水质不断提升。2020年6月,汾河流域太原段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每天上午,家住太原市滨西花园的辛女士都会带着小孙女到小东流河附近遛弯。已经在这里居住了七八年的辛女士提起治理前的河道直摇头:“那时河道里到处是污水和垃圾,臭气熏天,蚊蝇乱飞,夏天连窗户都不敢开。”如今的小东流河河道内没有了黑臭水体的踪影,两岸种上绿植,小路、廊架、坐凳点缀其中,营造出幽雅恬静的氛围。“还能看到水鸟出来觅食,孩子可高兴了。”辛女士说。

  为了彻底消除黑臭水体“最后一公里”,太原市还实施了虎峪河西延、九院沙河西延快速化改造和综合治理工程。与此同时,太原市2021年开展了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确保沿汾各县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加快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进度,最大程度减少降雨导致的生活污水溢流直排;科学有序推进6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严禁直排入河;加大执法力度,启动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为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保驾护航。

  在晋阳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设备全部在地下封闭运行,宽敞开阔的厂区一眼望去就像一座大花园。“二期扩建项目完工后晋阳污水处理厂每日可处理的污水将由32万吨增至48万吨。”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原排水管理处副总工程师王纪恩介绍道,太原市建成区目前运行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有7座,设计处理能力127万吨/日。太原市生活污水产生量目前大约为95万吨/日,生活污水已实现了全收集全处理。太原市近年来突出源头治理、过程治理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五水同治”,以项目化方式全面推进汾河太原段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太原市汾河景区,工作人员每年也会分两次对边山支沟进行清淤;同时还购置了打捞船,对水面上出现的水华或是垃圾进行及时清理。“我们种植了许多水生植物,汾河水在经过湿地中水生植物的吸附、降解等一系列生物净化程序后,水体会逐渐变得清澈起来。”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文少华说。

  风光美起来

  ——从满目荒凉到山清水秀河畅岸绿

  24座造型各异、气势宏伟的桥梁横跨汾河、贯通东西;长达75公里的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打造出“一泓碧水穿城过,河畔彩带映春色”的美景;夜幕降临,遍布景区的各类灯饰与滨河东西路的光带一起展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致。景区内拥有古晋阳八景之一的“汾河晚渡”、根据元好问《雁丘辞》所建的雁丘,体现山西青铜器文化的鸟尊等约百个文化景观,悠久的历史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

  为了展现文明和谐自然之美、大气灵动现代之美、古今交融人文之美,太原汾河景区把河道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绿化、人文景观、历史底蕴进行有机结合。如今的汾河太原城区段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也给生活在汾水之滨的人们带来了更多幸福。“原先是杂草丛生、满目荒凉,现在是水清岸绿、鸟语花香,风景真不赖!”“在这里骑行不仅能呼吸新鲜的空气,还能欣赏汾河的美景,心情真是舒畅!”……太原市三墙路自行车俱乐部的骑行爱好者们纷纷点赞。

  结合滨河自行车道建设,汾河景区一期、二期还进行了提质升级,包括恢复了太原市唯一的露天游泳场;以“玫瑰之城、浪漫之都”为抓手,打造了玫瑰花簇、花海、樱花大道及各类花境、节点等,为汾河景区增加了新的亮点。现阶段,汾河景区共种植各类树木花卉230余种,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天鹅、白鹭、苍鹭、斑嘴鸭等165种鸟类在这里迁徙或栖息。山清、水秀、河畅、岸绿、景怡的秀美风光已然呈现。

  前两年,省城市民王晓艳在汾河景区附近安了家。“现在有外地朋友来了,一定会带他们去汾河景区打卡。波光潋滟、汾河晚渡、璀璨夜景……随手一拍便能火爆朋友圈。”站在家里的阳台上,望着不远处的汾河美景,王晓艳笑称自己也是住上了“河景房”,心里别提多美了!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修复工程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服务性、人文性和自然性,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环境协调共进的生态景区,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2002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中国环境艺术金奖”等众多荣誉。

  一泓清水永续长流,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可期可待。(记者丁园)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