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浙江义乌:让“百年索面”助力农村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14 14:51:00来源: 金华日报

  春节将至,义乌市上溪镇荷市村的村民开始忙碌起来。远近闻名的吴店索面,大多出自该村。凡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荷市村的晒场上就会晒满索面,细细长长,如瀑布般垂挂,甚是好看。

  吴店索面,源于清末,至今已百年有余。因其形状“长瘦”,谐音“长寿”,有了“长福长寿”之意。吴店索面与印有“福”字的吴店馒头便成“搭档”,成为人们讨口彩、馈赠亲友的佳品。

  制作辛苦利润微薄

  然而吴店索面如今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如何破除难题,让身为义乌十大美食之一的索面继续传承下去?

  “2020年我回村时,村里仅5户人家还在坚持制作索面,且都是60岁以上老年人。”吴俊是荷市村委会副主任,也是村青年委员。在与老师傅的交流中,吴俊惊讶地发现,村里年轻一代已不愿再制作索面,若干年后索面将后继无人。

  村里的老师傅告诉吴俊,制作索面是一件既费力又麻烦的辛苦事。他们坚持纯手工制作索面,从和面、揉面到分面、晒面,再到最后回潮、装筐,整整需要18道工序,一帘面就要耗费十几个小时。有订单时,手艺人往往需要在后半夜起身干活,一直忙活到天亮。

  “做索面太辛苦,夫妻俩一天忙活16个小时,也只能制作150斤左右。”老师傅吴小华道出索面的困境。他说,索面以批发为主,利润微薄,一斤索面利润不到5元,却耗费了两人一整天的精力,纯是以人力和时间换取回报。

  “他们说,现在做点什么工作不比制作索面赚得多,还更轻松。”吴俊在与村里年轻人的交流中,也深深感受到他们对索面传承的拒绝之意。年轻一代的回答,让吴俊倍感压力,他始终觉得自己有责任将百年索面制作工艺传承下去。

  如何破除困境?吴俊思考了一夜又一夜。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了办法。

  发展研学定制课程

  坚持纯手工制作索面售卖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跟不上时代变化。那么,通过“研学”来让更多人了解并学习这项技艺,通过课程的定制、品牌的打造,让吴店索面继续传承是否可行?

  吴俊的想法得到村两委和上溪镇党委政府的肯定。说干就干,吴俊挨家挨户找老师傅聊天,希望他们能够支持开展研学。听了吴俊的想法,老师傅们一口答应了下来,还慷慨地把制作索面的工具借给研学使用。

  终于在2021年4月,吴店索面制作体验馆面世。荷市村文化礼堂迎来首批研学体验的学生。

  “要像这样轻轻地把面条交叉缠绕在面筷上……”在介绍了吴店索面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流程后,吴叶茂和吴琅潮两位老师傅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索面。“吃自己做的索面,感觉真的不一样。”2个小时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意犹未尽。

  “老师傅提前做好发酵,后面的工序全由学生自己参与完成。”吴俊说,研学馆有多位老师傅参与教学,每周都有几百名学生过来体验,现在因为疫情防控暂时关闭。而研学活动的推出,也让村里有了“意外收获”:村里有位年轻人主动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已基本学会索面的制作工艺,并通过电商平台帮助村里探索外销之路。

  “接下来要做到1对1精品课,让学生能体验更完整的流程,也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让吴店索面销往全国。”吴俊告诉记者,村里的研学实践站已被评为义乌市级家庭友好实践基地,他们村也获批了网络销售食品许可证,百年索面的传承发展已无大碍。“索面”的研学之路,将助力荷市村乡村振兴,让吴店索面传统制作工艺走得更远。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