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山东潍坊积极争创“东亚文化之都” 助力打造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

发布时间:2022-01-14 16:23:00来源: 人民网-山东频道

  “东亚文化之都”是重要的国际性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带动城市文化繁荣,促进城市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潍坊市把“东亚文化之都”创建上升到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的重要抓手,作为“十四五”时期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新目标、新举措和新蓝图,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创建,取得基本成效。

  以创促建,文化保护利用卓有成效。

  系统化提高文化保护效能。成立潍坊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建立系统化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体制。出台《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率先实施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先考古、后出让”的做法被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推广。10个项目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将文化保护纳入《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制定《潍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青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探索非遗保护潍坊模式。出台《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方案》,形成了“1344”保护区建设潍坊模式。开展乡村记忆工程,培育23处省级乡村记忆工程遗产展示点。2021年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年画、书法专业委员会落户潍坊。首家中国年画博物馆正式启用,藏有全国18家年画主产地的精品佳作。连续两年承办中国年画传承发展大会。潍坊聋哑学校《非遗手工艺项目职业教育实践案例》获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潍坊作为山东省唯一代表,参加“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建成非遗数字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和AI分析技术,实现传承人的信息收集、展示以及信息分类、分析,为非遗保护提供更精准数据支持。建成线上专业化非遗商城“美非遗”,签约400余名非遗传承人,展示240多个品类、5000多种产品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非遗项目,促进非遗资源向文创开发转化。

  创造性转化利用文化资源。把地域文化融入潍坊城市建设,用潍坊特有的文化元素渗透到城市建筑、城市广场、城市街区、城市风貌、城市装饰、城市交通等不同环节,营造文化视觉景观。新建一批口袋公园,提升城市文化艺术环境。建成“十笏园非遗空间”,吸引风筝、木版年画等一批代表性重点非遗项目入驻,打造成集保护、传播、交流、展示、传承、研学、培训等于一体的非遗合作开放平台。每年定期组织5次常规性非遗文化进景区活动。连续举办“大写潍坊”“大画潍坊”创作活动,出版《钟灵毓秀话潍坊》四卷。综合利用非遗元素,开发出一批独具潍坊特色的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在2021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潍坊作品“香薰虎”荣获健康主题金奖,是山东省唯一获金奖作品,另一作品“五虎临门小夜灯”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潍坊展区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依托莫言文学资源,建成红高粱影视城。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十笏园文化街区入选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以创促建,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全覆盖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出台《潍坊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建成总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的潍坊市文化艺术中心,形成公共文化服务聚集区。建成一批县级文化中心。118个镇街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站。全市共有文化服务设施6726处,国家一级文化馆12家、一级图书馆9家,鸢都书房32处,文艺院团139个,剧院8个,形成上下联通、服务优质、覆盖城乡的文化总分馆服务体系。

  升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市图书馆、市博物馆、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窗口单位对所属宣传栏进行全新改造,重新配备中英日韩四国语言标识牌。市图书馆精选国内外相关文献3万余册,在显耀位置设立“东亚文化之都”图书专区,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帮助读者了解东亚文化知识。正投资建设5万平方米的市文化馆。

  建设文化旅游数字平台。新建“潍坊市文化和旅游云”,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结合群众对数字文化服务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微时代”传播规律,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和方式,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微空间”,开展立体化、互动式公共文化服务。

  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实现午间、周末、法定节假日“三不休”。“戏曲进乡村”“流动舞台车”“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广播电视户户通”等项目扎实推进,广播和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9.59%,年初以来放映农村公益电影7万余场,送戏演出8000多场次。茂腔《党费》、京剧《头雁》2部大型剧目入选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展演名单,《三魂共一心——于希宁践行社会美育的启示》入选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作为分会场,高标准承办第四届中国歌剧节。成功创建“书香潍坊”“悦读·潍坊”“京广读运会·名家校园行”等全民阅读品牌,连续三年囊括“新时代乡村阅读季”4项活动全国第一,获评山东省全民阅读示范市。

  努力提高群众文化满意度。建立“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形成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文化志愿者服务模式。采取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深入调研群众文化需求。畅通“群众文化诉求受理”机制,公布群众诉求热线,开通网上投诉平台,采取“首问负责制”,倾听群众心声,解答群众诉求问题。

  以创促建,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融合驱动,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双十工程”,打造出市文旅集团、滨海旅游集团、红高粱集团、八喜文旅集团等一批有潜力、有活力的文旅龙头企业。成立画都(潍坊)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书画平台公司。十笏园文化街区通过提升改造,成为潍坊城市会客厅、城市文化新地标。青州市中晨书画产业园获批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八喜文旅集团入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潍坊黄金珠宝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入选首批省级新旧动能转换雁阵形集群。山东大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获评首批省级领军企业。青州木青茗苑民宿、江南·泉苑民宿获评山东省四星级民宿,入选国家乙级民宿。培育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9个省级景区化村庄、5个省级精品文旅小镇、3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项目引领,经济效益日益显现。2021年,全市重点文化旅游项目210个,总投资2473.7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70个,涵盖景区开发、旅游度假、乡村旅游等七大类型。全市现已建成2家5A级景区,2家正在创建5A级景区。建成4A级景区2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星级饭店40家,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6家、省级39家。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及旅游总收入增幅均列全省第一。

  丰富业态,文旅消费加快升级。推出“夜享风筝都”夜间文旅消费品牌,打造了一批夜间消费特色街区。红高粱影视城、青州不夜城通过新建沉浸式实景演出、夜游项目,体验感大幅增强。十笏园文化街区、青州古城、奎文泰华城获评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功策划“春”“夏”“秋”“冬”四季文旅品牌和产品,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齐鲁天路”自驾游产品广受好评,成为新网红打卡路线。举办第五届潍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组织全市273家企业参与,共使用消费券312.9043万元,直接带动消费1205.55万元。今年11月份,成功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以创促建,文化交流活动互鉴日益频繁

  借助节会平台实现对外文化交流。连续举办38届潍坊国际风筝会、27届鲁台会、22届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13届中国(潍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10届中国画节、4届陈介祺艺术节,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与国际城市间的文化交流常态化。在10月举办的中日韩产业博览会上,组织了潍坊文旅资源宣传推介,中国前驻韩国大使邱国洪对我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给予高度认可与大力支持,向参会机构发出“大家携起手来,共助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倡议,受到参会中日韩地方政府和商协会机构的积极响应。2021潍坊陈介祺金石文化周,日本、韩国篆刻家协会组织众多金石名家参展,日本篆刻家协会会长尾崎苍石捐赠100方秦汉印章,成为本届金石文化周的最大亮点。

  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举办潍坊市与日本日向市缔结友好城市35周年纪念备忘录签约仪式、2021外交使节与国际友城市长潍坊行活动、中国潍坊市——乌拉圭特立尼达市高端农业合作对话会暨友好合作关系签约仪式、中日韩人才云上交流对接会暨“直播带岗”活动、中日韩地方政府合作对接会、中国出口商品品牌业务线上发布会等国际交流活动。接待了乌拉圭驻华大使、莱索托驻华大使来潍访问。 9月份举办的中日韩经贸洽谈会上,组织了中日韩(潍坊)产业园揭牌仪式,推动中日韩经贸合作向覆盖面更宽、融合度更深的方向发展。

  与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同创共建。有效结合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争创与建设,组织“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潍坊国际峰会”、创意城市“携手放飞创意梦想”交流会、“潍坊好手艺”文创大赛等30多项主题活动。建立中国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基地,实施校园非遗教育“薪火工程”。通过高峰论坛、主题展览、观摩体验、参访学习、发表《潍坊宣言》,与国内外26个世界创意城市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效放大潍坊文化对外影响力。

  下步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把潍坊建设成山东的文化高地,建设成一线国际文化传播城市为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抓住关键环节,科学谋划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搭建与国际间城市深度交流的新桥梁、新平台,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发展,引导城市建设有机更新。把资源禀赋转化为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发展优势,不断丰富文化旅游新业态,实现文化旅游新供给,满足文化旅游新需求,为打造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提供坚实的文化和旅游支撑。(李洁)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