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致富黄花开 幸福款款来:大同唐家堡村增收记

发布时间:2022-05-29 08:49:00来源: 人民网-山西频道

  “老四,又忙上了。”“老杨,谢谢你帮我把两亩黄花浇了水,还给除了草。”5月初夏,在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黄花种植基地,杨旗正在和村民们为黄花进行第二次大水漫灌,不时有人和他打招呼。

  杨旗是当地的“名人”。

  他原来是唐家堡村的黄花种植大户,2011年带领50多户贫困户流转土地500多亩,成立了黄花合作社。“我从小就摘黄花,跟黄花有感情。过去只是单一的收干菜卖干菜,一年下来也就是卖个400来吨干菜。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这里,对黄花产业给予高度评价,我的信心就更足了!”一说到黄花,54岁的杨旗精神百倍,一双眸子流露出坚毅的目光。

  “小黄花、大产业,要保护好、发展好,让它成为人民群众的‘致富花’。”回忆起2020年5月11日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情形,杨旗依然激动,“后来我们建起了太阳能冷库,上了烘干设备和包装车间,在地头又建起了加工厂和直播展厅,去年产值达到了2000万元。”

  已经与黄花打了近30年交道的杨旗,如今不仅是大同黄花产业的代表人物,而且还注册成立了花倾城田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村民土地种黄花,在黄花地头建车间,吸纳村民土地入股、培养黄花经纪人。

  2020年,公司流转了唐家堡村500多亩土地,实行公司化统一经营管理,提高黄花标准化生产水平,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2020年至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鲜黄花的价格由原来的1.5元一斤涨到了2.5元一斤,农民平均每亩地增收了1000元,全村共增收298万元。”

云州区贺店村村民采摘黄花。(云州区新闻中心供图)

  在唐家堡村东,一座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绿色田园式工厂颇具规模,在6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加工生产车间内,两条黄花菜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令人瞩目。

  “两年前我们生产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现在日加工鲜菜可达40吨,黄花饼、黄花酱等黄花精深加工产品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杨旗说,完整的产业生产链让更多村民都加入到小黄花的大产业中。在此基础上,他瞄准黄花和杂粮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陆续带动西坪镇农户种植和加工豆类、苦荞、藜麦、黄小米等杂粮产品。有了知名度,他的黄花系列产品和黄小米等杂粮供不应求,成了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短短几年来,当地农民种植黄花热情不断升温,由过去“不想种”变为“争着种”。

  61岁的唐万是唐家堡村第一批黄花菜种植户。2020年,他将家中的30亩土地流转给当地合作社种植黄花。“以前自己种地的时候,一年下来收入有时还不到2000元。没想到,30亩黄花地改变了我们一家的生活,现在每年都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好的时候甚至更多。”说起黄花带来的好生活,唐万脸上流露出喜悦。

  2021年,云州区黄花种植总面积达到17万亩,形成1个2万亩片区、8个万亩片区和109个专业村,产值13.42亿元。引进培育黄花龙头企业17家,以“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创办了50家集体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采摘管理劳务和收益分红,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

  “小黄花让咱老农民过上了甘甜幸福的生活,唐家堡成了‘糖’家堡!”这是村民们发自内心的感慨。

  舞台大了,责任也更大了。

  杨旗很多从前不敢想、没想到的思路越发清晰起来——全市现有的黄花专业合作社应进一步规范,提升管理水平;整个销售行业要加强自律,诚信经营,共同维护“大同黄花”商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等来之不易的品牌荣誉;销售渠道要做宽变长,从种植源头开始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更有利于推动大同黄花产业从扩面量产向提质增效转变……

  站在黄花地头,杨旗深情地凝望着这片热土:“再有不到三个月,盛开的万亩黄花可就要‘热’了云州区村村寨寨的地头啊。”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