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四川宜宾: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发布时间:2022-08-30 15:30:00来源: 人民网-四川频道

  长江首城四川宜宾,近年来始终将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强市之基。一方面,白酒、化工等传统产业在技术赋能下焕发新生;另一方面,动力电池、智能终端、高端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吸引大量国内外头部企业抢滩进驻。数据显示,2021年,宜宾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3000亿元,连续三年增速位居四川省第一。

  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背后离不开技术人才的培养集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宜宾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达25.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万人。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技能人才队伍正加速建立起来。

  聚焦技能素质提升 破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两大难题”

  “这几年报考我们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毕业生就业的选择面逐步拓宽。”8月26日,第五届“四川工匠杯”暨四川省第一届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赛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师陈勇吏感慨万千。在本届“工匠杯”,他和搭档李万楷通力合作,一举夺得新能源汽车修理双人赛冠军。

  陈勇吏从教6年,见证了宜宾市职业技术教育及人才培养力度加大的整个过程。“学校软硬件不断提升,教师培训力度加大,学生就业途径增加,大家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职业归属感明显增强!”他透露,自己的学生毕业后出路更广,“不少人进入宁德时代、小鹏等企业,底薪达到5000元以上。还有人去了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

  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提升人才的技能素质。三年来,宜宾市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其中开展补贴性培训14.41万人次。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鼓励校企合作,开展定单式、定向式培训,推动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建立,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打造特色劳务品牌,“苗家惠嫂”上榜四川省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聚焦培训供给侧改革,遴选13家职业(技工)院校、34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5家企业培训中心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

  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小林介绍,宜宾技能人才建设呈现3个特点:一是技能人才队伍总量在结构优化中快速提升;二是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成效显著;三是更高水平建设技能人才队伍“生态圈”。“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务实推动,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丰川动力有限公司是多位清华大学博士后于2017年在宜成立的高新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多档位电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董事长陈红旭介绍,企业成立之初面临人才不足的困难,多番尝试后,最终将目光放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道路上。“我们在宜宾市人才部门指导帮助下,和本地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合作,共同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技能人才。”陈红旭说,通过共建实训室,接收学生实习,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参与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企业对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了针对性技能实训,也寻找到自己需要的技能人才。

  宜宾于2020年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

  近年来,宜宾人社部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基本素养和职业能力,通过积极搭建多方参与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信息互通。如今,在宜多所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已经与五粮液(普什)集团、天原集团、丝丽雅等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校企对接常态机制。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确定专业动态调整,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规格、路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机制,引导学校不断夯实传统优势专业,依托骨干专业拓展延伸前沿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

  通过专业与企业“一对一”合作加强,不少职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归属感明显增强。在校期间积累了必要的产业经验、习得了产业技术、了解了产业行业发展趋势,离校后迅速华丽转身,顺利就业创业。

  积极优化评价体系 引育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水面100克,沸水里面煮50秒至55秒,起锅后放10克酱油拌匀,然后依次放花生12克、特制红油香油猪油共25克、芝麻3克、葱5克,佐以芽菜等,一碗地道的燃面就诞生了。”这是国家级烹饪大师曹祉清多年来研究出的“最佳配方”。作为四川省级非遗燃面第三代唯一一名传承人,曹祉清多年致力于川菜及宜宾燃面传承发展创新工作,2017年曹祉清大师工作室正式创建,2018年3月他参与起草了《宜宾燃面制作标准》。

  围绕人才结构完善,宜宾市人社部门积极促进企业技能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近年来,宜宾相继出台了《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意见》《宜宾市人才分类和资助标准(试行)》《推进“人才展翼工程”加强本地人才培育扶持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引进体系。

  围绕服务产业,相关单位积极优化评价体系,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备案6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批准5家第三方评价机构在宜宾设立考点,评价工种覆盖50余项。目前,宜宾已开发形成《宜宾燃面制作》《竹根制备》等7个地方传统特色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做好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2.34万人通过专项考核。

  围绕人才保障,宜宾积极健全激励机制。对新认定的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20万、3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新认定的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评选出的“宜宾工匠”,每月给予2000元的岗位补助,并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市级、省级技能大赛的获奖者,分别给予0.3—2万元的奖励。

  “我们将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深化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着力构建全市人才工作雁阵格局,厚植人才创新创业沃土。”李小林表示,面向未来,宜宾还将通过实施技能精英人才引育计划,加快引进适应产业需求的技能领军人才、支持企业、职业(技工)院校、民办培训学校引进培育技能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实施技能人才评价推广计划等方式,助力技能人才在宜安居就业、稳定发展。到2025年,宜宾市技能人才总量要达到30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由17.9%提高至22%;选树115名技能领军人才,创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5-25个、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单位18家。届时,宜宾技能人才分布将更趋合理,服务产业的能力将显著增强,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明显提升,技术技能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