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奈曼旗:热气腾腾“漏粉”忙

发布时间:2024-01-04 11:23:00来源: 内蒙古日报

  眼下,正是甘薯粉上市的季节,也到了制作甘薯粉的农家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这几天,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村的传统手工甘薯粉开漏了。

  气温日渐下降,正是漏粉条的好时节。有着30年漏粉经验的李茂全,是村里有名的大师傅,一大早就忙乎了起来……站在铁锅前,一手将铁漏瓢塞满甘薯淀粉糊,一手有节奏地挑着锅里的粉条,淀粉糊从漏瓢底部的孔洞里流出,拉出细细长长的“丝线”,跌落进铁锅滚烫的热水里。“丝线”在锅里快速受热,成为半透明状的粉条。成型的粉条被人用长筷子打捞到锅台边的冷水缸里,快速冷却,增加韧性,最后被一根木棍撑起来,搭到架子上把水沥干,拿到院子里的架子上晾晒入窖,制作才算完成。

  “咱们这把粉条的韧性叫‘劲头’,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就是为了保持‘劲头’。”李茂全介绍说,每年大雪节气后,就约上大伙一起用传统的瓢漏式工艺漏粉条,每天干上10个小时,能做出2500多斤甘薯粉。

  互利村有着上百年的甘薯栽植历史,传统手工漏粉流传至今。相比于机器制作的粉条,传统手工能更好地保存甘薯本身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等营养元素和人体所需要的铁、钾、锌等微量元素,制作出的粉条因筋道滑爽而远近闻名,一直都是市场上的紧俏货。

  炊烟下的院落,一阵阵嬉笑声打破了寒冬里原本的宁静……韩淑梅正和几个好姐妹忙着给粉条扎捆装箱,屋里的大炕成了她们的“工作台”。

  “年年种10多亩地瓜,亩产一年有3000斤,能出粉条700斤左右,短短的两个半月时间,纯收入在4万块钱以上。”韩淑梅说,包装都是镇里统一的包装箱,干净卫生,每年年底除了留给亲戚朋友的,其余都提前预订完了,根本不愁卖。

  青龙山镇有传统手工甘薯粉加工作坊31家。近年来,青龙山镇在保持原有的传统手工制作甘薯粉条基础上,持续在甘薯产品的精深发展上下功夫。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远销到北京、呼和浩特、沈阳等城市。每到冬季客商络绎不绝,年销往外地的粉条达到100多万斤,“青龙山地瓜”“青龙山粉条”已成为区域性知名品牌,并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记者 鲍庆胜 奈曼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阳)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