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关停小矿山开民宿 深山小村获“新生”

发布时间:2022-10-19 08:56:00来源: 新京报

  都说登上坡峰岭,抬头可触天,金秋十月,不少游客前往坡峰岭赏红叶。在公路旁的一座小山村,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着每一位远方的客人。这是房山区周口店镇的黄山店村,2009年,借由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关停小煤窑、小矿山,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政策,转型升级,将坡峰岭打造成休闲旅游景区。

  近十年,黄山店村分阶段、分项目实施了坡峰岭景区建设工程,建设总面积约2000亩、上下山环形步道6000米的红叶观光区。为提升景区接待能力,黄山店村盘活闲置农宅,打造五十余个精品民宿院落,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付玉静就是在家门口就业的一员。从前,上矿山、拉石灰,是他们一家主要的收入来源。再后来,村子产业转型,让付玉静一家摆脱了与土为伴的工作。2016年,她在村内一家精品民宿当起了管家,她说:“现在就是我的幸福生活。”

  深山小村为脱贫曾建养猪场水泥厂

  黄山店村位于房山区中部,地形为一道狭长的山口,耕地面积少,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个山沟纵横、人均收入不到千元的小山村。人们靠山吃山,勉强生活。

  “我小时候这里都是荒山,没什么赚钱的机会。”付玉静的童年,是踩着土黄色的石子路度过的,她说,再往后的日子,村子留不住人,能干活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村子里只剩下老的小的,还得是没病没天灾,日子才算过得下去。”

  付玉静回忆,石头墙垒成的房子,她住了三四十年。“我们家门前有一棵槐树,我是在这棵树下长大的。”付玉静家的老屋,就建在公路边,路过的汽车会扬起尘土,让他们的生活蒙了一层灰。

  2001年,黄山店村迎来新的村委班子,事业小成的张进刚重返乡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新官上任,为挽救村庄做了不少尝试,新建了养猪场、养鸡场,但因效果不好只得草草收场。后来,借由“工业兴村”的热潮,张进刚带领黄山店村利用周边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建起了石灰石开采场、水泥厂,解决了部分民生问题,让村子有了第一笔可观的收入。

  付玉静一家也干起了拉石头的生计。“村里建水泥厂了,我们也跟着上山拉石头,要起很早。一趟赚不了多少钱,勉强能供两个孩子上学。”付玉静和丈夫是青梅竹马,两家的老屋挨在一块,嫁进隔壁家门的她照旧过着尘土飞扬的生活。

  转型生态旅游 一天一个新面貌

  如今的黄山店村是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过来的。2009年,黄山店村决心向生态旅游发展产业转型,利用开矿积累的资金,发挥村里和周边山岳景观资源优势,还蒙尘的村庄一片绿水青山。

  “那时候村里组织村民修路建坡,坡峰岭最先开始建设,本来又破又旧的村子变了样子,游客进村,让村子热闹了不少,又活泛起来了。”付玉静说。以坡峰岭为试点,张进刚带领新班子修建步道,利用自然风光,将其变成休闲旅游景区,一天要接待的游客将近八千人。

  付玉静一家顺应着村庄的变化,不再上山运石,付玉静的丈夫在坡峰岭景区找到新的工作,成为景区里的工作人员。“后来村里把路重修了,在张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村子到处有工程,一天一个新面貌,生活上也渐渐有了起色。”她将这一切归结于“红色背篓精神”的指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山店村供销社职工王砚香为方便人民生产生活,带领职工肩背背篓,跋涉崇山峻岭坚持送货和收购农副产品,这一事迹被广为流传,背后凝结的“红色背篓精神”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黄山店村人。张进刚继承前人吃苦肯干、为民谋发展的品质,为黄山店村的转型升级找到方向。

  “以前的人民幸福是靠背篓人用脚走出来的,现在我们的幸福也是村委和村民一起用汗水换来的。”十年前的一场特大洪水,黄山店村集体依靠灾后政策建设了35栋楼房,全村实现上楼入户。付玉静一家也从平房搬进了楼房,“新楼房盖得很漂亮,和城里一样,小区里头也建设了不少公共设施。”原本的老宅子归了村集体所有,成为集体资产,她说:“老房子守着没用,一切向前看。”

  景区带动小村升级休闲度假村

  沿着付玉静家老屋的方向往里走,就是“十一”期间京郊的热门景点坡峰岭景区,人们来到这里爬山、赏红叶,感受秋天的美。近二十年来,张进刚带着村集体在坡峰岭上种树、修路,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打造出总面积约2000亩、上下山环形步道共6000米的坡峰岭红叶观光区。

  一开始,村民并不支持。付玉静说:“最开始村里也有反对意见,但是张书记带头干了起来,干出成绩了,大家支持的声音也渐渐多了。”建设坡峰岭的材料,全部采用了黄山店村本地的沙石,沙子水泥也完全依靠人力背到山上。“一到节假日,村子里就热闹非常,以前村子里是没有见过这么多人的,景区变漂亮了,张书记就说那村子也得跟着漂亮起来,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就慢慢改造,建设得越来越好。”

  张进刚曾说:“讲发展前景,也得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我能做到的,就是每件事情都认真干好。”完成村子生态转型的第一步后,他便陆续带领村党支部发掘村里和周边山岳景观的资源优势,组织村民修路筑坡、修坝蓄水,打造怪石林、童话森林等休闲旅游区。

  如今,沿着山路往上走,柿子树、核桃树、山杏、野山梨等树木错落分布,行至半坡拾级而上,蜿蜒的小路两侧分布着高大的黄栌,再往上走,杨树、栾树紧密排列,自然氧吧为城市旅人带来别样的风光体验。付玉静说:“我们村子就是环境好,空气好,坡峰岭我们也会去爬一爬,其实不只是秋天,这里四季都有不一样的美,不一样的好。”

  春季踏青观花,夏季避暑乘凉,秋季赏漫山红叶,冬季观瑞雪奇景,坡峰岭景区为黄山店村转型升级成一个休闲度假村提供了基础条件,来到村子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在周边做起了小生意,有了额外的收入。付玉静说:“大家都不出去打工了,想干活的,只要回村子就有活干,有钱赚。”

  农宅院落有偿收回 统一开发利用

  2015年,随着京郊休闲旅游的蓬勃发展,城市游客的增加,黄山店村接待能力不足的短板凸显出来。张进刚带领村集体,在盘活闲置农宅发展休闲旅游等政策的引导下,顺势而为发展乡村民宿,一个个精品民宿小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村集体将村内340处原农宅院落有偿收回,统一开发利用,并给每个配合搬迁的村民一份产业股,让村民享受集体资产的收益分成,付玉静就是参与搬迁的其中一户。她家原本的老屋,距离现在住的高楼不过十里地,她说:“搞旅游,肯定要有住的地方,我们村做得特别好的一点就是把我们这些老屋子给改造了,既有原本村子的特色,又漂亮高端。”

  近五年来,黄山店村引入社会资本,改建村内闲置老屋,先后建成五十余个院落,景区接待游客每年超过40万人次,年收入超两千万元。保留传统民居,是黄山店村改造民宿的一大特色,张进刚表示,看似不起眼的山村特色,对外来游客总是有吸引力的。

  改造后的村居小院,隐藏在幽巷中,老宅上的墙砖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时代。一个小院配有一个或两个民宿管家,为来客制作饭菜,体验农家美食。

  村民经培训实现家门口就业

  付玉静就是众多精品小院中的民宿管家之一,她说:“我五十多岁了,现在这个年纪不仅有工作,还能就近照料家庭,我特别满意。”付玉静的工作地点距离家门口步行不到二十分钟,她说,她喜欢走路上下班,不论是迎着朝阳,还是踏着晚风,她都有一股熟悉感和归属感。

  成为一名民宿管家,这在山村里可是新奇的职业。“我一开始以为是保姆,但其实不是,我们还代表着黄山店村的形象。”付玉静说,成为民宿管家,需要先进行一个简单的培训,培训完成才能上岗就业。每天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其间需要处理小院各项事务,为入住的旅客准备一日三餐。

  “我们是以素食为主打的民宿小院,所以我为客人提供的餐食都是素食。”付玉静从小学厨,烧得一手好菜,为旅客提供的都是当季新鲜食材制成的菜品,她说:“我们烧什么客人吃什么,有特殊要求的也可以点单。”付玉静很享受为远方的客人制作这些家常小菜,她说,虽然食材普通,但都是黄山店村人从小吃到大的味道,别的地方是没有的。

  当上民宿管家,付玉静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许多是来自四海的游客,她说:“我们每天见的人太多了,在和客人相处的过程中成了朋友。我和他们聊村庄的历史,他们和我分享远方的故事。”

  登上坡峰岭,抬头可触天,手可摘星辰,俯瞰龙骨山北京人遗址,仿佛在与远古对话。在村庄集体的努力和见证下,黄山店村从原本的小山村,蜕变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绿水青山化身金山银山的畅想得以实现。

  付玉静

  居住地: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

  居住时长:56年

  谈变化: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落后山村,经过转型升级改建成为集养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产业新村,盘活闲置农宅建成五十多个精品民宿院落,村民们搬进了楼房,在家门口当起了民宿管家。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