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乡村振兴看福建|宁德下党村:聚力产业融合 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1-13 15:00: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宁德1月13日消息(记者罗晓英)“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

  下党,这个地处闽浙交界、曾是闽东革命老区4个特困乡之一的山间村落,如今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国摆脱贫困奔小康的典型代表,同时跃升为全国党性教育的热门基地之一。

  如今的下党,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国摆脱贫困奔小康的典型代表(央广网发 郭勇鹏 摄)

  红色旅游书写新“下党故事”

  秋冬之际,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迎来旅游热,鸾峰桥下的溪水川流不息,诉说着下党的山乡巨变。多年来,下党乡干部群众积极传承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苦干实干、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符合下党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下党乡,游客可以在时光邮局给未来的自己寄一封信(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难忘下党”主题馆内,游客们正认真听讲解员讲述“下党故事”,不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讲解员发问。

  漫步在下党古村落,不仅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小吃,还可以体验乌金陶扶贫工坊、廊桥技艺、下党画苑、时光邮局等文化旅游新业态……

  游客参观下党乡古廊桥“鸾峰桥”(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近年来,下党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先后获评“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下党以讲好“下党故事”为主线,深入挖掘党性教育以及古廊桥、古村落、古民居等特色资源,着力打造集红色文化内涵、绿色生态产业、古色人文风韵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和中国红色新地标,以高质量发展迈出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据统计,2016年至今,下党乡累计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亿元,带动300多人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书写了新的“下党故事”。

  下党乡景色迷人(央广网发 郭勇鹏 摄)

  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下党乡,曾是福建省唯一一个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苦涩是乡亲们记忆中的味道。如今的下党,路通了,产业活了,乡村发展有劲了。“养在深闺待人识”的下党生态农产品开始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

  茶叶是下党乡的主导产业,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据下党乡下党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秀介绍,以前下党村茶叶都由外商收购,村里没有自己的加工厂。彼时,作为返乡创业者之一的王明秀便萌生了要打造茶叶独特品牌的想法,创办了梦之乡茶厂。

  下党乡(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2015年,下党乡抢抓机遇,注册“下乡的味道”品牌,启动“公司+合作社+农户”新模式,开创了全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实施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推行“只卖茶园不卖茶”消费模式,带动发展茶产业6200多亩,其中,实现定制茶园1060亩,每亩带来增收8000元,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如今,下党乡定制茶园发展模式进一步升级,全乡各村13个合作社联合组成了寿宁县滴水缘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全乡已有近4000亩的定制茶园,吸纳616户农户加入合作社。

  同时,下党乡以“下乡的味道”作为农产品和旅游服务的公共品牌,大力发展定制茶园、锥栗、油茶、黄桃、家庭养殖等产业。目前,下党乡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8家,种植茶叶、葡萄、猕猴桃等1万多亩,推出了一批特色工艺品、伴手礼等旅游商品,逐步实现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人才回流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随着下党村红色旅游的兴起,不少在外青年纷纷返乡创业。沈孔建就是其中之一。离幸福茶馆不远处,初心茶楼经营人沈孔建和合伙人正忙着打理茶楼,准备迎接八方来客。

  “下党是远近闻名的‘学习小镇’,乡村振兴也发展得很好,我们利用‘下乡的味道’品牌,经营了寿宁高山茶、农家乐、初心茶楼,并通过线上互联网多个平台直播和线下实体店相结合的方式,将农户的茶叶和其他农副产品卖向世界各地。”沈孔建介绍道。

  像沈孔建一样返乡创业的人还很多,他们或通过抖音直播助农,或经营民宿、农家乐,乘着乡村振兴的发展东风,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近年来,下党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央广网发 郭勇鹏 摄)

  “小花菇”撑起农民“致富伞”

  在下党村有机食用菌现代工厂化生产基地,一座座整齐排列的花菇大棚格外显眼,一簇簇鲜嫩的花菇撑着小伞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王瑞兴正在查看花菇的长势。

  王瑞兴于2015年返乡经营农家乐,近两年生意日渐红火,让他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在与朋友的合作下,今年又成立了寿宁县助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今年,食用菌做了18万筒,目前已销售花菇11万斤,销售额在35万元左右。后期我们还打算引进有机银耳、茶树菇等品种。按这样发展下去,感觉前景还是比较可观的。”王瑞兴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目前共发展种植面积38亩,通过“公司+基地、基地+家庭农场、基地+村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等经营模式,创造就业岗位30多个,引导村民利用冬季农闲种植花菇,实现“家门口”就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效益,让花菇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中国农业银行寿宁支行工作人员实地走访茶农的茶园(央广网发 中国农业银行寿宁支行供图)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在助力下党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积极作为,坚持人才下沉、金融下乡。截至目前,农业银行在下党乡授信“惠农e贷”290户,金额1733万元,实现10个行政村全覆盖。近三年来,农业银行累计在下党乡投放“惠农e贷”1056笔,金额9718万元,为促进下党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的下党,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从以前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网红村”,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对于下党村的发展,下党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秀充满信心,“我们要把下党的故事传承好,把下党的红色旅游做强做大,把‘下乡的味道’品牌,发展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个公共品牌。并通过‘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三个带头’模式,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群众共同走向富裕的道路。”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