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张全兴:八十一岁高龄治污院士的逐梦人生

周亚楠 发布时间:2020-05-19 09:49:00来源: 中国环境报

  他是我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是树脂吸附法治理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及其资源化领域的开创者,为我国太湖、长江等流域水污染治理以及重点化工行业污染控制和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我国著名环境工程与高分子材料专家、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

  “献身科学的人不管千难万难,贵在坚持。”如今,已过81岁高龄的张全兴,依然意气风发。作为老一辈科学家的一员,他依旧活跃在保护绿水青山的一线。

  1957年,出身贫苦的张全兴以优异成绩考进南开大学化学系。在大学里,他学习刻苦,因表现突出,大三便提前毕业,留校任教。“从小到大,我从来就不是学霸级的人物,我的成绩之所以不算差,可能只是更勤奋一点,更努力一点,别人歇下来的时候,我还在用功罢了。”

  留校后,张全兴便跟随导师一同开展吸附分离功能树脂的合成、性能与应用研究。1987年,他参与完成的“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及新型吸附树脂的结构与性能”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开创了中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局面。而当时的他,是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

  为了更好地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1985年,张全兴回到了家乡常州,到江苏石油化工学院(现常州大学)任教。原本带着满满回忆归来的张全兴,却发现江南这片沃土已经完全变了样。经过实地调研,张全兴看到迅猛发展的乡镇企业、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小时候,我常在河里捕鱼捉虾、和小伙伴嬉水玩耍,那时候的水清澈见底,要是渴了就直接掬一捧河水喝。”回到家乡的张全兴发现河水变成了“五颜六色”,记忆中水清鱼跃的江南美景已不见踪影,江河湖泊已被污染。“何时才能让这一切恢复如初呢?”张全兴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些什么。

  学习化学出身的张全兴决定把自身所学融合到环境污染治理中去,率先将大孔树脂的研究及应用引入环境工程领域,开发出“树脂吸附”技术,着手开展有机化工废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化领域研究。

  张全兴认为,废水处理要注重资源化,将有毒有机物或无机物回收变为有用资源。这种由他开创的独门“树脂吸附”技术不仅能有效分离和吸附污水中有毒有害成分,还能在净水的同时变废为宝,将原来污水中的有害成分变为一种有用原料进行循环再利用。张全兴形象地比喻说:“从前企业是往废水里扔钱,现在是帮他们从废水里捞钱。”

  1993年,54岁的张全兴接到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负责筹建环境工程专业”的工作邀请。“树脂吸附”技术的成功让张全兴看到了大孔树脂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发展空间,而南京大学的邀约,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进入南京大学后,张全兴更加快了对水污染治理的追求脚步。2001年,张全兴主持的“树脂吸附法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及其资源化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他主持的“水溶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化新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一年,张全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位由南京大学申报并获得通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教育部、科技部的指导与鼓励下,张全兴于2002年4月组建了江苏南大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十几年来,他们已帮助众多化工企业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环保问题,并为长江、太湖、淮河等水质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过去的峥嵘岁月里,张全兴一直奋斗在环境治理的“战场”上,如今,他又把研究方向瞄准了“白色污染”。张全兴雄心不减,“只要我的身体还健康,我就会一直为国家奋斗下去。我干不动了,还有学生干,学生干不动了,还有学生的学生,一代一代做下去,绿水青山的梦总会实现。”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