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足尖上的“烟火气”

发布时间:2020-11-27 10:50:00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足尖上的“烟火气”

  ——观芭蕾舞剧《花一样开放》

  作者:陈伟科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央芭蕾舞团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上海市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芭蕾舞剧《白毛女》相继推出,奠定了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化发展的基础,开创了属于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风格。近年来,一大批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并尝试讲好中国故事的芭蕾舞剧开始展露舞台,诸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上海芭蕾舞团,2001年)、《牡丹亭》(中央芭蕾舞团,2008年)、《西施》(苏州芭蕾舞团,2012年)、《花木兰》(辽宁芭蕾舞团,2018年)等。这些作品重新演绎了一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改变了人们对芭蕾舞的固有印象,让人们感受到中国芭蕾本土发展的成果。

  芭蕾舞剧《花一样开放》正缘于这样的尝试。该剧由费波、张镇新联合编导,以湖南湘西十八洞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为原型,讲述志愿者何琳远赴苗乡,帮助苗族山村转变观念、脱贫致富的故事。作品运用芭蕾舞的编导手法和技巧,节奏明确、色彩浓厚;苗族舞蹈、服饰、音乐的融入对展现人物形象、民俗风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花一样开放》突破了芭蕾艺术程式化的范式,将苗族舞蹈巧妙地融合,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芭蕾舞剧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之举。融合的最佳方式就是让人察觉不到它的融合。比如,作品接近尾声时,众人为庆祝赶秋节,跳起了竹竿舞、鼓舞。在浓郁的节日背景下,古典芭蕾与中国民族舞蹈融会贯通,为作品增添了迷人的东方韵味。这一典型的风俗场面,生动还原了当地的生活场景,更营造出舞台上欢快的氛围。

  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芭蕾舞剧,让芭蕾更接地气,更具“烟火气”。随着人物之间戏剧矛盾的推进,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共情。例如剧中的“文化扶贫”“科技兴农”“吃醋与误会”“矛盾与和解”“艰难的开始与圆满的结束”等,这些元素让舞剧充满了生活气息。而随处可见的生活片段,更是让芭蕾不再高高在上,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芭蕾的美。剧中何琳为了帮助苗乡人民,和村民一起下地插种新型秧苗,推动苗乡种茶、养蜂、苗绣等产业的发展。由此,编导创作出“养蜂劳作”“绣娘刺绣”等舞段,让“舞”和“剧”兼具可观性。

  《花一样开放》在思想内涵上有大视角、大思路、大手笔,剧情发展上有小细节、小人物和小事例,让“扶贫攻坚在于扶贫,也在于脱贫”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扶志”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重要基础,该剧巧妙地利用阿施和小花这两个人物,阐述了“人穷不能志短,扶贫先要扶志”这一观念。

  找寻中国民族芭蕾本土发展路径,构建中国特色芭蕾学派是文艺工作者们的重要课题。舞剧《花一样开放》打破了程式化的套路,进行了颠覆性的创造,更是在民族审美之下创作出的现实题材芭蕾舞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优秀的芭蕾舞剧作品,以独特的民族气质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民族特色、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陈伟科)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