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北京企业和社会减负超千亿 去年"三公"经费省三成
人民网北京7月26日电(孟竹) 7月25日,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受市政府委托,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作《关于北京市2018年市级决算草案的报告》和《关于北京市2019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8年,北京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5.5千亿元。北京市各部门去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市级“三公”经费花销5.2亿元,较年初预算下降35.3%。主要原因是从严控制出国人数、公务接待规模和接待标准,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加强公务用车日常使用管理,相关费用大幅下降。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1.1亿元,下降31.2%;公务接待费0.1亿元,下降6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4.0亿元,下降34.8%。其中,其中公务接待费0.1亿元,下降62%,连续四年降幅最大。
记者注意到,2018年北京市新增了规划国土行业管理和协调服务、残疾人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3个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领域,以充分发挥各重点公共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2019年上半年,北京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70.9亿元,总体符合预期。北京全市深入落实推进减税降费政策,截至6月底,已为企业和个人减负1053.5亿元,预计全年将为新增市场主体减税降费近1800亿元。受此影响,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70.9亿元,下降2.5%,完成预算的52.7%。吴素芳指出,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运行总体符合预期,若将减税等因素还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
税降费效果持续加大,与减税政策相关税种增速放缓,北京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2728.1亿元,下降3.4%,较上年同期回落10.2个百分点。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均受减税因素影响增幅有所下降。但重点财源企业财政收入支撑作用稳定,新设企业贡献提高,本市前100名重点财源企业财政收入增长11.2%,在京世界500强企业财政收入增长12.2%,新设企业财政收入增长10.5%。
上半年,北京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23.7亿元,增长7%。吴素芳指出,在收入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财政部门统筹资金聚焦全市中心工作,保障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其中,科学技术投入264.3亿元,主要用于加快推进高精尖产业重大培育落地、全国科创中心建设、基础科学研究等。教育投入227.6亿元,主要用于增加学前教育学位,推进北京学习建设、101学校新校区建设,优化中小学集团办学布局等。节能环保投入140.1亿元。此外,今年新增政府债券规模1107亿元,已全部发行,重点保障“疏解非首都功能”“新机场建设”“副中心建设”等全市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报告指出,下半年,北京市将继续秉持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一般性支出,在年初压减市级部门办公、会议、差旅等运转类支出5%的基础上,进一步按不低于10%的比例压减非紧急、非必须项目支出,节省资金优先安排用于重点领域。
民生投入占比保持八成以上
新建和规范提升生活性服务网点1510个
报告显示,在支出结构安排上,北京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占比保持八成以上。推动北京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152所,新增学位3万个;支持在京34所大学和162个学科开展“双一流”建设。促进社会办养老务机构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分类改革试点。优化天坛医院、友谊医院通州院区等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淘汰国三柴油货车4.7万辆,完成450个村“煤改清洁能源”,实施长安街延长线、北京南站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约45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354公里电力、路灯架空线入地,1365条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新建和规范提升便利店、蔬菜零售等生活性服务网点1510个。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面,目前,北京市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合管理的项目共计109个,总投资额2535.6亿元,涉及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12个公共服务领域,项目落地率达84.4%。
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投资额超17亿
实际完成投资项目28个
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推动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引导适合首都定位的高端科技成果落地北京孵化。将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由中关村地区扩展至全市范围,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实际完成投资项目28个,投资额超过17亿元,主要分布于生物医药、大数据、云计算、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显著的高精尖产业优势,并呈现出快速的增长趋勢。同时,纳入代偿补偿资金支持范围的小微企业累计贷款规模达到186.0亿元,涉及企业1.2万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