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援藏 > 资讯

世界肺动脉高压日:援藏医生呼吁关注高原肺动脉高压

发布时间:2023-05-08 18:25:00来源: 新华网

   5月5日是世界第12个肺动脉高压日,为了呼吁人们关注高原肺动脉高压,普及高原肺动脉高压相关知识,拉萨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北京朝阳医院援藏医生杨苏乔就西藏地区的肺动脉高压在成因、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西藏肺动脉高压的特殊性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进行性威胁生命的疾病,会随着患者肺血管压力和阻力的持续性升高,最终导致心功能衰竭。由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因此也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肺动脉高压共分为五大类,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肺动脉高压有着不同的病因、不同的表现形式,其治疗原则也大相径庭。

   “西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低,极易出现缺氧的情况,肺动脉高压病因与平原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杨苏乔举例介绍,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中,平原地区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间质性肺疾病较多见。而在西藏,由于卫生环境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源不好控制、传播途径不易切断,因此肺结核患者比平原更常见。在西藏,很多人体检时胸部CT都可以看到陈旧性肺结核的影像,有的还很重,表现为结核毁损肺。“由陈旧性肺结核导致的低氧、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肺血管结构被破坏等多种因素,可能会引起肺动脉高压。” 杨苏乔说,“在西藏天然的低氧环境刺激下,肺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很可能会进一步促进高原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环境因素的差异使得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早期检出率可能较平原更低。由于肺动脉高压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疲劳、乏力、胸闷、运动耐量减低等,这些症状和高原低氧环境中长期存在的活动后气短现象十分类似,所以人们不容易察觉。而在平原地区,健康人日常呼吸很顺畅,所以当感觉到体力有所下降时,大多会及时就诊,从而有助于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在高原环境下,健康人群的活动耐量本身比平原低,长期存在活动后气短的现象,所以人们不容易察觉到活动耐量下降、甚至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不利于肺动脉高压的早期筛查。”杨苏乔说。

   西藏肺动脉高压医疗救治现状

   杨苏乔指出,当前西藏地区针对肺动脉高压医疗救治存在确诊方式滞后、靶向药物获取难度大、专业人才稀缺等困难。

   首先是确诊方式滞后,其主要原因是西藏地区缺乏检查肺动脉高压的充足条件,极大限制了肺动脉高压的规范化诊断。“例如,第四大类肺动脉高压,以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为代表,疑似此类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需要完善肺通气灌注扫描,但此项检查在西藏尚无法开展。” 杨苏乔说,“确诊手段的落后使医生在对五大类肺动脉高压进行正确分类时面临极大阻力。”

   其次是靶向药物获取难度大。以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为例,国内唯一被批准治疗的药物为“利奥西呱”,但目前拉萨市人民医院暂时没有。杨苏乔介绍,目前西藏地区较好获取靶向药物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西地那非”,另一个是“波生坦”,但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例如“曲前列尼尔”、“司来帕格”、“马昔腾坦”等目前西藏目前无法买到。

   除了检查手段和靶向药物短缺外,目前在西藏能从事肺动脉高压规范化诊治的专业人才更加稀缺。“其实不只是针对肺动脉高压这一领域,西藏整体医疗人才,尤其是当地专业人才,仍较匮乏。”杨苏乔指出,一个学科的发展势必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在西藏地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先做好肺动脉高压的筛查,遇到患者可以转到有诊治能力的肺动脉高压中心。然而,肺动脉高压的筛查需要依靠超声科医生对右心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价,但是在高原可以熟练掌握右心超声的医生非常少,降低了正确筛查的能力。

   加强高原医学人才培养

   由于目前西藏从事肺动脉高压规范化诊疗的专业人才稀缺,杨苏乔对西藏医疗人才培养工作有自己的想法。她认为,一是要激发大家的学习意愿,增强学习动力;二是让真正有能力、有决心去提高技术水平的医生留在西藏。她指出,应该不断拓展西藏本地医生的学习视野,跟着全国权威的专家学习,在更高的平台上不断思考。针对让人才留在西藏,她指出:“作为援藏医生,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对西藏本地医生给予更多支持,从而帮助他们持续建立信心。”

   杨苏乔介绍,从2022年11月份开始,由北京朝阳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北京市第八批援藏医疗队、苏州协同医疗健康基金会共同创办了《高原地区肺血管疾病规范化诊治推广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得到了著名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的大力支持,邀请了全国各地肺动脉高压、肺栓塞领域最权威的专家,致力于帮助提升高原肺血管疾病诊治水平。课程涵盖影像学在肺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及相关护理问题的管理、肺动脉高压规范化诊治等5大方面内容,每周二晚8点线上进行一个专题讲授,并结合高原具体情况展开充分讨论。系列课程将连续举办30期,为期9个月,有专属的可视化直播间,并且全程免费,让大家可以反复学习。

   “在工作中,我会继续向本地医生传递正能量,改变年轻医生的‘我们不行’、‘我们做不到’的惯性,给予大家更多的正反馈。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尽量多收治危重症疑难患者,不断积累临床经验,从治疗效果中给大家树立信心,鼓励大家从以往诊治过的病例中挖掘数据,重视反复思考与推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从而在各方面提升年轻医生的执业动力。”杨苏乔说。(殷小燕 李宇琛)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