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2000年经济发展的数据与事实
![]() |
收获季节 |
![]() |
牧场上 |
![]() |
丰富多彩的传统服饰市场 |
![]() |
八一镇的厦门广场 |
![]() |
堆龙德庆县的水上度假村 |
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9.3%,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地方财政收入预计5亿元,比上年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700万元,比上年增长9.5%
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总产值预计达47.80亿元,比上年增长3.7%。种植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预计达到94.67万吨,比上年增长2.7%,连续13年取得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肉类、奶类总产分别比上年增长2.8%和5.4%。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5元,比上年增长5.3%,完成了1580户的搬迁,解决了2.6万人的温饱问题。
工业生产:稳中有升,企业改革顺利推进。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7.92亿元,比上年增长8.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股份制改革进程加快,完成了一批股份制公司的组建、运营工作,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迈出新的步伐。
截止去年底,外商投资项目11个,协议使用外资6868.76万美元,接受国际援助项目23个,接受援助金额8700万元人民币。
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增加值完成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外贸出口大幅度回升,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32亿美元,出口比上年增长30.2%。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一批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成功地举办了2000年“港洽会”,共达成投资意向协议13项,协议总投资4.11亿美元。同时,对口援藏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接受兄弟省市对口支援资金5.2亿元,实施项目163个,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能源开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58亿元,比去年增长17.6%。羊湖电站、沃卡一级电站、满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使西藏电站的装机容量达34万千瓦。西藏已有7个县建成规模较大的县级太阳能电站,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太阳能电站,全区光电设施总装机容量2000多千瓦;推广太阳能热水器8.5万多平方米,按采光设备面积计算太阳灶9.1万台以及大批的太阳能采暖房、暖棚等。西藏最大的太阳能电站装机容量为100千瓦。
边境贸易:边境贸易进出口额迅速发展,据海关统计,截至10月底,边境贸易进出口额8463万美元,同比增长52.9%,其中,出口7906万美元,同比增长60.56%,进口557万美元,同比下降8.69%。
市镇建设:拉萨城市道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建成了方便、快捷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在拉萨市区初步形成。仅2000年就有12条主要干道建成通行,目前在建的交通要道还有3条,总投资超过3亿元。拉萨城区形成了北京路、江苏路、林廓路和娘热路、色拉路、当热路“三纵三横”及一环路、二环路组成的综合、立体的交通骨架。
继1999年被称为“雪域高原第一路”的江苏路建成后,拉萨市先后修建了当热路、巴尔库路等10条新路,还改建、扩建了娘热路、北京路等5条老街道,交通状况大为改观,瓶颈制约状况得到扭转。 拉萨市现代化城市道路网络的初步形成,不仅给居民带来方便,也带动了旅游、建筑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给拉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市长洛桑江村说,近几年拉萨市的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6亿元,其中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
“九五”期间,西藏紧紧抓住内地省市对口援藏的有利契机,加快城镇规划与建设步伐,城镇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镇功能日趋完善。据统计,目前西藏有设市城市2个,县城71个,建制镇112个;城镇人口42万人;城市化水平达9.8%;城镇建成区面积为147平方公里。
“九五”期间,全国15个对口援藏省市有针对性地帮助受援地区发展城镇建设,促进了西藏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设施进一步完善。到2000年底,全区城镇自来供水能力达每日32万立方米,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燃气和太阳能灶广泛普及,液化气用气人口达23万人。城镇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改观,各地结合藏民族的风格特点,先后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建筑,极大丰富了城镇景观。
电信事业:随着“兰-西-拉”(兰州-西安-拉萨)、拉萨至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光缆工程和各地卫星地面接收站的投入使用,目前西藏已建成由光缆、卫星覆盖全区的通信传输主干道,形成了程控交换、卫星通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等各种先进手段於一体的通信网络。截至2000年9月,西藏全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58980门,固定电话用户99180户;移动交换机总容量达12.4万门,用户数达到4.6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4.3部,其中城市每百人22.6部;寻呼公司8家,寻呼总户数5万余户。西藏计划到2003年实现全区各地(市)全部通光缆,2005年基本实现县县通光缆,2004年基本实现乡乡通电话。
新闻出版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西藏日报》目前拥有藏汉两种文字和一个子报、一个子刊,从业人员近400名,成为西藏新闻舆论的主要阵地;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有线、调频等多套节目,从业人员200多名,覆盖全区68%人口。西藏电视台从当年仅覆盖拉萨市区的小台发展成为覆盖全区63%人口的电视台,其藏汉双语上星节目受到了全区人民的喜爱,并在周边地区和国家产生一定影响;《西藏新闻》、《七色风》、《新闻视点》等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牌栏目。除上述三家主要媒体外,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众多中央新闻单位都在区内设有分社、记者站或专兼职人员。据了解,目前西藏共有报纸23种,期刊76种,广播电台2座,中短波发射台36座,无线、有线电视台3座,县级以上电视转播台78座,乡村级广播电视站2344座。
卫生医疗事业:2000年是中国政府制定的《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西藏自治区提出的全面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达标年,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西藏自治区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上亿元人民币加大力度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 农村基础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建设的完成,使西藏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0%,儿童计划免疫合格率达97%,群众的传染病发病率降低至千分之八,同时西藏还同澳大利亚等国家启动了大规模的改水工程,30%的村庄饮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逐步杜绝了“人畜共饮”传播疾病的老大难问题。
旅游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目前全自治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50万人次。截至2000年10月份,西藏旅游业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3万多人次,同比增长41%。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2.8万,同比增长27%;接待国内游客40.4万,同比增长47%。旅游总收入达6.2亿多元,同比增长29.8%。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