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3年 > 第三期

西藏教育的新篇章

冰河 发布时间:2003-06-29 16:31:23来源: 中国西藏
   2002年8月,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授周润年撰写的《西藏教育五十年》,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8章,25万字。这是第一部系统地介绍和研究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教育发展的学术著作,是涉及西藏教育层面最广的专著。社会的发展进步,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发展西藏教育事业是振兴西藏的根本大计,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该书的出版不仅能为制定西藏教育发展战略提供参照,而且能使人们 走进西藏、了解西藏、热爱西藏、贡献西藏。
  
  笔者以为,该书有以下特点:
  
  其一曰博。该书系统地论述了西藏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公元7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之前,西藏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三大领主垄断了西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教育主要有寺院教育、 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三种形式。封闭的旧政治体系,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知识的传播,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和平解放西藏后,西藏教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1年至1958年,西藏教育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和特殊的环境中起步的,特别是在一些地方依然保留着封建农奴制的情况下,给新型现代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党中央制定了一些特殊政策,采取了一些灵活的措施,使一系列新的教育体制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第二阶段为1959年至1966年,随着农奴制的废除,旧的教育形制相继削弱。一个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到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民族教育体系雏形已初步形成;第三阶段为1966年至1976年,由于“文革”极左思潮的影响,对西藏教育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第四阶段为1976年至1992年,“四人帮”粉碎后,西藏根据党中央教育体制改革指示精神,制定了发展教育的方针,并确立了西藏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使西藏教育有了新的转机,呈现了新的发展势头;第五阶段为1992年至今,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推动了西藏教育的发展,自治区教委将西藏教育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确立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和关心西藏教育事业,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特殊的照顾,使西藏教育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并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
  
  该书回顾西藏教育50年时,既有宏观的大手笔描绘,又有微观的具体问题的精辟分析和论证。他研究教育更注重将其置于西藏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因此该书在“博”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厚”。
  
  其二曰专。该书的撰写基于周润年教授近30年的藏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除此,他曾十多次进藏,足迹遍及50多个县、市,在实际调查中获得珍贵材料,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归纳和论证,还附有详细、完备的《西藏教育发展统计表》、《西藏教育工作大事记》,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其三曰新。细读《西藏教育的五十年》,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颇有充满“新意”的闪光点,即所谓“前瞻性”。如第八章中“西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西藏教育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西藏教育的现代化等方面,探讨西藏教育发展的思路。就西藏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师队伍、教育领导管理、教育对象和教育现代化的途径等方面提出了构想和阐述,使人颇受教育和启发。
  
  其四曰精。对于高寒广袤的西藏高原,人们心中充满了神往。他们走进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是了解对于这个世界的许多未知。 如人们经常会提出“西藏目前还是以寺院教育为主吗?”“内地西藏中学和西藏班进行的是否是汉化教育?”“西藏目前的教育状况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周润年教授有了一种使命感,以为有必要撰写此书,“向所有关心西藏教育的人们介绍西藏教育的真实情况,让世人知悉50年来西藏教育发展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岂止是“介绍”,更多的则是“探索”和“思想”。
  
  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宛如一座文化的桥梁,让人们真正走进西藏、了解西藏、热爱西藏并转化为建设西藏的强大力量。或许这正是作者的初衷吧!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