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4年 > 第三期

江孜抗英斗争历史调查回顾

李国柱 谢广廷 发布时间:2004-06-02 14:28:13来源: 中国西藏

  历史上西藏两次抗英斗争的发生及其失败,给江孜地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江孜既是抗英“英雄城”,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占领的重灾区之一。1951年5月23日签订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了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

 

本文作者李国柱40年后重返江孜,在江孜宗山城堡上的留影。

 

  西藏和平解放后,根据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政府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政府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规定,取消印度在西藏继承英帝的一切特权,含设在江孜、亚东的商务代理处,治外法权及撤走江孜、亚东的武装部队。印度在西藏地方所经营的邮政、电报及电话等企业以及12个驿站,全部移交中国所有。根据这些规定,1955年4月1日至22日,印度逐一办理了撤消或移交手续。印度政府从英帝国主义手中继承下来在中国西藏的各种特权的废除,标志着帝国主义在中国西藏的侵略势力的清除。1956年9月20日中国同尼泊尔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保持友好关系以及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尼泊尔之间的通商和交通的协定》,废除了1856年中尼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尼泊尔驻江孜武装“卫队”最后3人也于1957年3月21日撤离江孜,其江孜商务代表处1959年1月撤离。至此,江孜地方这一段长达50年丧失主权倍受屈辱的历史结束了。
  
  但过去的50年毕竟是一段不能忘怀的历史,为此,中共江孜分工委,为了弘扬抗英精神,鼓励人民斗志,教育后人,于1958年春天决定,让分工委政策研究室,集中精力,调查整理1904年英帝国主义入侵的战争过程和江孜人民抗英斗争情况,了解抗英故事和英雄人物,收集有关抗英文物资料。当时分工委政策研究室懂汉藏语的干部谢广廷、王众恩、黄继增、于乃鼎、李国柱、陈希尧等6人,加上临时从其他单位抽调的几名藏族干部,同时借调了江孜基巧办事处副主任(相当副专员)吉普·平措次登,共同开展了工作。

 

陈列在江孜抗英展览馆中的江孜抗英的武器和英军残留下来的炮弹、子弹。龚达希摄

 

  吉普·平措次登的祖父就参加过抗英战争,曾任帕里总管,藏军如本、代本,在英军的曲米辛果屠杀中受过伤,立过功。此时吉普·平措次登曾任江孜县宗本(县长),熟悉情况,而且文化水平高,懂古藏文。当时的工作除了收集有关抗英的民歌、民谣、诗歌等材料外,还搜集抗英中的文件、故事、英雄人物等。大约三个月左右,我们就收集到满满一铁箱(宽80公分高50公分)的资料。由吉普·平措次登副主任、李国柱、甲措三人配合翻译成汉文,平措次登虽然藏文水平高,但不懂汉文,李国柱虽然会藏语却不懂藏文,甲措只能从中协调,因多数材料年代已久,有的己模糊不清,所以翻译难度很大,进展很慢,工作了约四个月,仅翻了收上来的材料的五分之一,约七万字。翻译过来的内容大体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诗歌,歌颂生活、爱情,歌颂抗英中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痛恨,讽刺政府对战斗指挥不力和有的人怕战、厌战情绪。二是抗英中,西藏地方政府发给江孜宗(县)政府的各种指示、命令及宗政府向西藏地方政府上报的各种情况的抄件,包括边界划定、敌情通报、战斗进展情况简报(含日报、时报)、催促战备物资命令、生产工具、马匹登记、武器弹药铅丸统计,参战保证书、决心书,兵力调动配备、班排组织成员名单,征兵规定分配数字及士兵应自备的粮、武器(含子弹、火药、火绳)、预备役兵源数字、支差、民事纠纷、抓盗劫犯、敌军打骂污辱百姓、抢劫、奸污妇女,毁坏农田,及皇帝派大臣来藏调查战争情况等。

 

陈列在江孜抗英展览馆中的江孜抗英的武器和英军残留下来的炮弹、子弹。龚达希摄

  
  与此同时,谢广廷还组织了几名藏族干部外访外调。抗击英国侵略的战斗主要发生在亚东与江孜之间,因此,对亚江沿线凡是参加过战斗的老人(已经很少了)和能够记得当时一些情况(包括亲眼看到听到)的老人(这类人还比较多),都采取个别走访或集体回忆漫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于几个有名的抗击英国侵略的地点(如曲米辛果、乃宁寺、扎奎村、江热坝子以及最后进行保卫战的江孜宗山旧址都作了实地察看,有的还拍了照片。历时四个月就收集到很多材料,其中包括一些战斗的过程、英雄故事和歌颂英雄人物的诗歌;还收集到一些在抗英战争中使用过的火药枪、子弹丸、矛、盾……等及一些有关的文字方面的材料。
  
  由于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分子搞起叛乱,整个西藏工作转到平叛改革方面去了,加之对一些藏文材料一时翻译不出来,所以,只好仓促将已收集和翻译的资料整理了一份约三万字的材料名为《访问抗英老人记》,共分六个部份:(1)战争开始时间;(2)战争起因;(3)战争经过;(4)组织领导和人民抗英情绪;(5)敌人的阴谋诡计;(6)侵略军入藏后的暴行和西藏人民的不屈精神。在调查江孜抗英斗争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访问或翻译,我们都深受教育,被江孜人民英勇顽强的抗敌精神所感动,对英帝国主义侵略军的强盗行为无比痛恨。

 

陈列在江孜抗英展览馆中的江孜抗英的武器和英军残留下来的炮弹、子弹。龚达希摄

  
  在这里我们举一例说明江孜人民的抗英精神。我们在收集情况时了解到,在乃宁乡有一户三兄弟,英国侵略军向乃宁寺进攻时,他们顽强抵抗,表现得非常勇敢,战斗到后来,三人被敌人包围,虽寡不敌众,仍坚持战斗,至死不投降,最后集体自杀。此事战后上报西藏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又报给清朝中央政府,清政府给该户后代封了三岗地(每岗约40亩)作奖励,并指令这部分地永远不交租,封地文书上盖有清朝皇帝的印章。
  
  当时收集到的民歌也很多,但是这些民歌仅翻译整理出一半,很可惜。现在我们将一首30个藏文字母的抗英诗歌翻译如下,从这首形象而又生动的诗歌中,我们能体味到藏人对乃琼(护法神)的讥讽和对抗英将士的褒奖。

 

陈列在江孜抗英展览馆中的江孜抗英的武器和英军残留下来的炮弹、子弹。龚达希摄

  
  保卫西藏的乃琼护法神,   
  在哪儿也难看到。  
  当像鸟毛一样的敌人来到了亚东,  
  骑着黑马的护法神到哪儿去了呢?  
  “和平谈判已成功,英国人撤出了亚东”  
  是当初护法神的预卜,  
  敌人却继续进攻。  
  我们丢失了帕里宗,  
  英雄拉丁色牺牲于敌人之手,  
  是因为敌人到了还没有接到抵抗的命令。  
  英勇的部队败于敌手,  
  像母亲一样的政府仍然昏迷不醒。  
  三角头的护法神以沉默的姿态,  
  又在“鲁布”在地方,  
  以凶厉的“朵玛”诅咒,  
  但敌人的部队像钻山的狐狸又吃掉了江孜宗。  
  戴金帽的三角头护法神也被欺诳了,  
  快收起你金银装饰的骄傲吧,  
  你也不过是一个光会吃的魔鬼。  
  懦弱的“宇妥”大少爷,  
  像萝卜做的“朵玛”一样,  
  三角头的护法神,  
  像装满假话的口袋。  
  大敌当前之际,  
  政府没有果断的决心,  
  惨无人道的英国狼,  
  在田地上挖满了战壕。  
  耀武扬威的敌人,  
  叫喊连天地侵占了我们的家乡。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