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博览:西藏人生的壮丽画卷
这是一本厚重的大书,一本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的好书,它的名字叫《见证西藏——西藏自治区政府历任现任主席自述》。
不同寻常的写作群体
《见证西藏》是由亲历者写出的一部西藏当代简史、一部西藏百万农奴的翻身解放史,也是一部世界屋脊的发展变迁史。堪称是一幅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西藏当代画卷。
本书的作者都是西藏当代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又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记录者。
阿沛·阿旺晋美,今年96岁。他是1951年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并签订历史性的《十七条协议》的西藏首席代表,也是西藏自治区的第一任主席,作为西藏当代历史的见证人,当之无愧。正如他在自述中所说:“从1910年出生至今的将近一个世纪里,我从一个贵族少爷到西藏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员,又从一个贵族高官成为新中国的国家高级领导干部,亲历了西藏历史的重大转折,参与了西藏乃至全国伟大变革的每一发展时段,见证了历史潮流的一往无前。这种亲历和参与,极大地丰富壮阔了我的人生。回首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西藏面临着抉择,个人面临着抉择。当我义无反顾地做出当年选择的时候,就是选择了与西藏人民站在一起、与全国人民站在一起的立场。从此,我个人的一切就与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融和为一,我个人的道路就与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轨迹融和为一。”这段自述真切感人。阿沛老人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及其感悟,在从旧西藏走过来的老一辈中很有代表性。
天宝,原名桑吉悦西。这位西藏自治区的第二任主席,今年90岁,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批藏族战士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藏族党员。1949年,他作为惟一的藏族正式代表到北京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直接受到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培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的优秀代表。就连天宝这个名字也是毛主席给他起的。70年来,天宝带着这个名字,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和国成立、进军西藏、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漫长岁月。
多杰才旦,西藏自治区的第三任主席,是一位藏族知识分子。他的经历同样具有典型意义。这位解放前夕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藏族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参加了党所领导的进步学生运动,走上了革命道路。北京解放后,进入中央民委工作,在藏民组成立后担任组长。1950年参加新中国成立后派往西藏的第一支综合性科学考察队,任社会历史组副组长。进入西藏后因需要留下工作,在西藏度过了35年的难忘岁月。这期间,除担任自治区的各项重要领导职务外,多杰才旦还先后直接参与了创办拉萨小学、西藏社会科学院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三项重要工作。
多吉才让,这位出生在甘肃省夏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藏族干部,是西藏自治区的第四任主席,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中的第一位藏族部长。他19岁时奉调从甘南藏族自治州到西藏工作,从最基层干起,32岁时任地委书记,一直到成为西藏自治区主席。在藏工作的30多年中,多吉才让走遍了除墨脱之外的西藏所有县和一半以上的乡镇。谈到个人经历,他写道“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成长为我们党的高级干部,是党悉心教育培养的结果。党对民族干部的培养可谓无微不至、呕心沥血。就我个人而言,我先后在中央党校学习达五次之多。印象最深的是1975年第一次走进中央党校,西藏只有我和热地两位同志,但同学中却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1990年下半年,多吉才让到国家民政部工作,担任部长长达10年之久,成为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中央政府官员之一。
十八军战士出身的江村罗布,1950年进入解放西藏的行列,是西藏自治区的第五任主席,今年74岁。1995年11月29日,他作为国务院特派专员,同国务院代表、国务委员罗干、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共同主持了十世班禅转世灵童金瓶掣签仪式,并亲自宣布“嘉黎县坚赞诺布中签!”
我用这么多篇幅简要转述几位历任自治区主席的特点,是因为他们的身上跳动着当代西藏强有力的脉搏。
记录西藏前进的脚步
翻开这部大书,热地副委员长的代序,高屋建瓴地从历史的高度和宏观的视角回顾了西藏自治区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治藏方略及其成功实践,回忆了老一辈革命家对作者的亲切关怀与教导。读来亲切动人。
细细阅读,就仿佛走进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西藏历史风云之中。旧西藏的记忆、和平谈判与《十七条协议》的签订、进军西藏、与伪“人民议会” 的斗争、平息叛乱、民主改革、西藏自治区成立、“文革”中的西藏、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一直到西藏的现代化建设,青藏铁路的铺设,都在历届和现任自治区主席的自述中有具体而生动的记述。
谈到1950年的和平谈判,阿沛·阿旺晋美告诉读者:“我在离拉萨去昌都赴任前,向噶厦和摄政写了报告,请求准许我到昌都后不接任总管职务,而是一路东去,寻找解放军进行和平谈判。这个请求没有被批准,我只得去昌都接任总管。”“在解放军进驻昌都镇前夕,我率总管府主要官员离开昌都镇西行,在距昌都一日行程的朱贡寺住下来,等待解放军前来接收。离开昌都前,我派出官员分三路去寻找解放军接头谈判。后来我在朱贡寺协同解放军遣散了溃败后聚集在朱贡寺的藏军士兵后,同那些与我们同行的总管府官员以及藏军排长以上军官回到昌都镇,受到解放军前线最高领导人王其梅将军的热情欢迎和优待。”关于和平谈判的细节,他在自述中说:“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提出了‘十项条件’作为谈判的基础。我们五位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仔细认真地研究了‘十项条件’,一致认为其内容细致周全,我们想要提出的问题都包括进去了,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我们应该提出而没有想到的问题,这表明中央人民政府对和平谈判的诚意和对西藏地方特点的充分考虑。”“此后在具体谈判过程中,虽然在个别问题上发生过比较激烈的争论,但总体上始终是充分民主、友好交谈、反复协商的氛围。”这些记述,是西藏当代史上的极其珍贵的史料。
天宝同志在自述中谈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自治区主要领导“下基层了解情况,有个不成文的‘四不政策’:不准发电报,不准打电话,不准搞迎送,不准收下面的土特产。每次下基层不通知报社,也不让记者随行。到了田间地头,或者工地现场,席地一坐,跟群众就聊了起来。出去之前很少通知地区和县里。”“在基层,我们同农牧民群众一起,喝酥油茶,抓糌粑,也把自己带的烤饼、馒头和群众分享。”“在拉萨,有时节假日,我常常戴着草帽上街散步,走到哪里,看到哪里,问到哪里。了解商品价格,了解群众生活需求。有时到拉萨郊区,会到老百姓家里串门,问收成,问生活,问茶叶和盐巴够不够,问酥油茶壶买不买得到。这种随意走访,使我了解了许多第一手材料。”这些回忆,是对“老西藏精神”的极好注解。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感人至深的汉藏情谊
在《见证西藏》这部书中,历任西藏自治区主席在自述中几乎都谈到了成长过程中与汉族干部结下的深厚友情。
多吉才让在谈到党的民族干部政策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党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身上花的心血,要比培养汉族干部花的心血多得多。这种培养,不仅仅是送你去学习,还包括大量日常工作中的实践锻炼和老同志的言传身教。在这方面,我尤其幸运,无论走到哪里,无不得到汉族老同志真心实意的帮助。比如我当区长时,区委书记是位汉族同志,他从如何做笔记、如何写报告教起,真是手把手地教:初稿完成后再一字一句帮我推敲修改,并且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改。然后又和我一起下乡调研,告诉我调查报告的撰写从何入手,如何抓住重点,如何归纳总结。我当县长时,副县长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老县级干部,平级调来,工作经验非常丰富,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当县长。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职务越来越高,而这些指导过我、教育过我的师长们,大都还在原职默默地奉献,后来级别最高的,不过厅局级。若论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他们真的比我高出很多。”“可以说,我之所以能在各级领导岗位上比较顺利地走过来,是那些汉族老领导手把手地教出来的,也是一步一步带出来的。”
教师出身的列确同志,在自治区领导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5个春秋,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对自己的成长,有另一番感受。他说:“现在回过头再看,后来自己能够逐步成长,与少年时代在江孜接受的良好的教育密不可分。当时在江孜小学,为数大半的教师毕业于复旦大学,还有一些毕业于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从名气那么大的学府出来,满怀热情奔赴高原,在最基层的小学校担任教员,就是今天也不多。这些来自祖国内地的汉族教师,不仅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很强的责任心、很好的教育方法,而且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提高教育效果,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学藏语文,用藏语授课,不少校领导和教师的藏文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的确让很多当地人士和群众非常钦佩。”
“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这一指导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在西藏民族干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了激动人心的体现。
身历与心历
《见证西藏》不仅记述了一批藏族高级干部的成长历程和为新西藏的发展进步作出的卓越贡献,他们在自述中表达的感悟和思考,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正如多吉才让所说:在西藏从政的岁月“是身历,也是心历。”
阿沛·阿旺晋美写道:“从西藏和平解放,到民主改革,到筹备自治区,直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时代,一步步走来,我亲眼看到了长达千余年的封建农奴制度的黑暗和落后,及其最后阶段和消亡过程;亲眼看到了一个从积贫积弱中走出的新中国日益繁荣昌盛,而今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亲眼看到了西藏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的改观;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西藏和在全国的光辉实践;看到了体现着党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政策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深深地植根于西藏人民心中。这一切,使我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欣慰和自豪,虽历尽沧桑而无怨无悔。”阿沛老人说得多么好啊!
多杰才旦写道:“几年前,我们和中央文献研究室联系出版《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时,毛泽东文献室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对我们讲,毛泽东对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都是采取大手笔的方式,惟独对西藏问题采取慎而又慎的态度,由此完全证明他对西藏问题特殊本质的深刻认识,和一切工作必须采取慎重稳进的战略方针。历史证明,毛泽东的治藏方略无比英明而伟大,他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和历史作用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将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他的这些感受,代表了许多老同志的心声。
现任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今年59岁。参加工作30 多年中,曾担任过车间主任、厂长、副局长、县委书记、地区副专员、专员、地委副书记、书记、市委书记、区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等职。他写道:“作为党的一名高级干部,我深刻地认识到,仅仅从一个翻身农奴对共产党充满感激之情上来思考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据党的要求和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西藏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自己新的贡献。”
有益的启示
《见证西藏》的成功出版,及其在广大读者中引起的强烈反响,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策划是本书成功的重要开端。本书的策划者,都长期从事与西藏有关的事业,对西藏的情况十分熟悉。一个策划成就一本大书;动员一支特殊的作者队伍,为西藏当代历史留下了十分宝贵的信史,选题策划功不可没。
本书的责任编辑马丽华、冯良,一位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有长期在藏工作的经历;一位是彝族作家,也曾长期在西藏工作过,编辑出版过许多介绍西藏的好书。由他们来编辑此书,自然为全书增色!
《见证西藏》的装帧也很有特点,16开本的大书,给人以厚重和珍贵之感;书中还配有百余幅西藏自治区历任现任主席的历史照片,同全书的内容相互辉映,给读者留下的自然是挥之不去的印象。
盼望有更多的反映西藏当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历史性变迁的好书问世!盼望有更多的西藏史诗作品问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