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7年 > 第一期

藏族女博士的追求

文·图/王元红 发布时间:2007-04-27 09:10:05来源: 中国西藏

卓嘎在专心致志地工作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笔者走进了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室,卓嘎正在自己的电脑旁忙碌着,见我来了,她热情的招呼。喝着香浓的的咖啡,我开始像朋友聊天一样轻松的采访卓嘎。

  1972年,卓嘎出生在西藏林芝,在她很小的时候,和别的孩子不同,她非常喜欢书啊、笔啊之类的东西,父母见到此情景,心里感到很欣喜,便给她笔和纸,她经常在上面涂涂画画,但是谁也看不懂她到底写的是什么。林芝是西藏的江南,以林产品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在卓嘎的家乡,盛产苹果。每到秋天,丰收的苹果让家人忙碌起来。当时农村哪有计算器啊,10岁的卓嘎就会帮家里人记帐,甚至帮村里的乡亲算帐,速度又快又准,让大人对她都另眼相看。在乡亲们的赞许声中她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上了初中之后,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还担任了英语课代表,老师要求每天要背诵的单词和课文必须在放学前完成,什么时候背诵过关了,什么时候回家,于是,她就陪着同学们一起,帮助他们、督促他们完成任务,但是过了关的同学都早早的走了,她却得留下来,一直陪到最后一个同学也顺利地背完,经常是最后一个回家。她的热心感动了许多同学,在采摘苹果的时候,不用她叫,就有很多同学主动来她家帮忙,上千棵果树,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够采摘完毕。

  1989年,她拿到了南京气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上的是民族班,学校对他们的英语没有特别的要求,课程安排得比较少。当时尽管她的学习成绩是班里的第一名,按照她的成绩,是可以保送上硕士研究生的,但是因为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国家四级,她继续深造的梦想没有实现。毕业之后,她被分配回到到西藏自治区气象台从事天气预报工作。

卓嘎与她的父母在一起

  一直想有更大发展的卓嘎,并没有就此放弃她的梦想,在工作之余,她依然坚持学习,特别是对英语的学习。1994年,她和5个同事参加了南京气象学院的硕士补习班和考试,结果只有她一个人被录取了。上了硕士之后,呈现在她面前的是更加广阔的天地,在良好的环境中,她把自己泡在了书本之中,图书馆、教室、宿舍、导师的家里,就这几个去处,生活似乎很枯燥,但对她来说,却有太多的趣味和兴奋点,那些数据、图表和文献在别人的眼中就是天书,但她却孜孜不倦地翻阅着,记录着,思考着。大气科学以它瞬息万变的姿态而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1998年,硕士毕业的她又被录取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期间,为了系统了解和掌握青藏高原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她阅读了大量有关高原热状况研究、高原对季风爆发的影响、高原的积雪对亚洲季风的影响、高原对西北干旱的影响等文献资料,做了上万字的读书笔记。她的导师是我国著名的大气科学家陈联寿院士和徐祥德研究员。陈老师对她的帮助不光在知识和学术上,更在做人上,就在她毕业的时候,师生之间有一次很深的长谈,导师问她毕业后的去向,她坚决地回答要回西藏工作,陈老师对她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这也正是他的想法,他的学生能够顶住太多的诱惑,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祖国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工作,说明他的成功,也说明他的学生人格上的成熟和健全。

  2002年9月,博士毕业的卓嘎并没有急于回到工作岗位,因为她觉得电还没有充足,她又申请到韩国汉城延世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年之后,她回到了圣城拉萨,回到了自己的故土,她发现,原来她如此眷恋这块土地,在外求学这么多年,四处奔波,这时候的她却如此地踏实、如此地欣喜,她情不自禁地哼起了经常挂在嘴边的那首藏族民歌,“是草原就会张开绿色的胸怀,是雄鹰就会永远盘旋在蓝天,是儿女就会永远眷恋着妈妈”。

  在这些年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卓嘎先后参加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西北重大干旱形成和预测的研究”、国家科技“攀登—B项目青藏高原第二次大气科学实验”、国家科技部“我国西北地区生态气候环境监测预测方法研究”、“中国暴雨(973项目)”等重要攻关课题的研究。参与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研究所科技部项目《青藏高原中尺度卫星资料同化技术与系统研究》和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基于MODIS卫星的西藏高原地表生物物理参数反演方法与监测系统》的研究。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与生物圈模式(SiB2),对青藏高原和大气环流特别是与大气行星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单独或与她的同事一起完成了《西藏高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以及《近四十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等10多个项目的申请报告,这些申请的项目中,有些已经获准立项,有些正在审批当中。卓嘎还在《应用气象学报》、《高原气象》以及《热带气象学报》等气象核心学术刊物上单独或与她的合作伙伴一起发表了《青藏高原东北侧干旱的数值试验》、《台风活动对青藏高原东北侧干旱的影响》、《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水汽分布特征》等8篇学术文章。与同事一起撰写了《那曲地区部分湖泊流域气候特征与湖泊面积变化的关系》、《西藏地区植被覆盖特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季节差异》等10余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有些已经收到了刊登通知,有些还在编审过程中。

  面对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正在研究的项目,我感到非常惊讶,但是卓嘎却显得很平静,这正是她多年求学、实现梦想的过程,她能够拿得起,而且会有更多的成果将在她和她的同事们的努力下产生。

  2006年,她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称号。荣誉对她来说只是一种动力,一种让她更加奋发图强的促进力。走出专家室,外面的阳光依然明媚,相对她取得的成绩,卓嘎比常人付出的更多,很多人都认为女博士应该是非常严谨、不苟言笑的人,但是我在卓嘎身上并没有发现这些,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爱人在阿里噶尔县刑警大队工作,是她小时候的同学,两地分居,只有在双方休假的时候,才能呆在一起,两个人都很忙,但是相互牵挂,相互支持,相互关心。卓嘎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并没有表现出忸怩、矜持,相反地很开朗、很豁达,她的舞蹈和歌声并不亚于我们很多人。2005年8月,她还参加了单位上组织的舞蹈大赛,成绩不错。在当今的社会,很多人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但也有很多人,在追求着精神上的满足,在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在体现着自身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卓嘎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责编: 张素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