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拍纪录片的藏族女生丹增卓嘎:扎根故土,追寻月亮

发布时间:2021-08-17 13:40: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藏族女生丹增卓嘎的纪录片导演梦想,始于大学二年级时观看万玛才旦导演的电影《老狗》。对影像的喜爱与对表达的渴求,使她选择了电影这一行业。

图为丹增卓嘎。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p  align=
图为丹增卓嘎。 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

  1996年出生,成长于拉萨,初中在上海、高中到江苏、大学来北京,离乡求学13载,丹增卓嘎今年夏天决定回家乡,“离家越久,越想接近”。

  丹增卓嘎作品关注具体的人。5年前,她与朋友岗珍拍摄了第一部纪录片《天杵》。影片试图记录这支藏族摇滚乐队成立17年来的经历、成员各自理念及矛盾,展现藏式摇滚的发展片段。

  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纪录片方向硕士毕业,丹增卓嘎的毕业作品《达珍》聚焦于曾在她家做保姆的达珍。据丹增卓嘎介绍,1990年代初,出身农村家庭的女孩达珍被送到拉萨当保姆。与年长四岁的达珍朝夕相处,丹增卓嘎说,达珍有抱负,后来还努力学习、找工作、开餐厅。

  “很多东西造成了达珍的命运。”纪录片中,丹增卓嘎对达珍的脸部特写印象深刻,“她很漂亮,神情让我捉摸不透。我想让她的脸来讲故事。”

  万玛才旦导演对藏族电影的带动非常明显,丹增卓嘎希望在拉萨搭建一个青年电影人聚集、交流的小型平台。

  2017年,丹增卓嘎、岗珍等3人一同建立达嘎工作室,拍影片、办影展。隔年2月,达嘎工作室在拉萨举办西藏“开始”单元青年影像周,“这是我们的开始。”影展选片题材不限于藏族,丹增卓嘎表示,工作室关注电影本身、选择“值得在这里呈现的东西”“想让拉萨的观众、影视从业者,看见不一样的东西、有不一样的感觉。”

图为丹增卓嘎。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p  align=
图为丹增卓嘎。 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

  影展已举办两届。影片在拉萨的咖啡厅、餐馆放映,观众大多是拉萨影视从业者与爱好者,部分影片主创会参与并和观众交流。“第一届时真的很惨,排期靠后的影片都没什么人看。”但第二届影展观众就多了,丹增卓嘎说:“开幕式来了超过一百人。很多人没有座位、在后面站着。”

  目前,第三届西藏“开始”单元青年影像周已筹备完毕。

  丹增卓嘎的父母都从事艺术行业。身为摄影师的父亲了解这份工作的辛苦,起初不希望女儿从事电影行业,但因她的坚持而妥协。与更先锋的丹增卓嘎不同,女儿形容父亲拍摄风格“四平八稳”,如今他身体力行支持女儿事业,“给剧组做饭,协调各种事情。”

  丹增卓嘎表示,西藏有很棒的艺术家。对于纪录片导演,西藏是“宝藏”。她告诉记者,当地许多纪录片导演在认真拍摄“不一样的东西”“有的拍八廓街的人、有的拍牧民。”在丹增卓嘎的计划中,要拍摄一部关于嘻哈歌手的纪录片,“拉萨这边音乐审美很独特,一个小地方有非常多有态度的rapper(嘻哈歌手)。”

  “达嘎”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月亮”,“月亮在包括藏文化在内的所有文化中都是一个很美的意象”,丹增卓嘎说。关于未来,她的计划是找份工作、继续拍摄,并把达嘎工作室做成常态化的艺术影片放映地。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