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和平解放70年山南篇 锦绣雅砻奏新曲

发布时间:2021-08-19 13:55:00来源: 西藏日报

  现代休闲农业已成为助力山南市农旅发展、乡村振兴的新兴增长点。群众在扎囊县桑耶镇现代温室高架草莓园内劳作。


华新水泥落户山南,逐渐成长为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收的重要支柱。


以大型收割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机械设备在山南日益普及,农牧业连年实现丰产增收。


风景秀丽的羊卓雍错。


绿色“长城”——雅鲁藏布江防护林带。


环境优美的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麻麻生态小康示范村。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

  拉林铁路通车,高原动车组“绿巨人”开进山南站。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山河壮丽谱写锦绣曲,沃野田畴高唱幸福歌。

  七十载筚路蓝缕业峻鸿绩,七十载踔厉奋发踵事增华。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作为民主改革首启之地和藏文化肇始之地的山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族同胞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团结一致、奋楫笃行,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极不平凡的骄人业绩,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发展繁荣的动人诗歌。

  1959年,乃东县克松村率先实施民主改革,从此开启西藏民主改革历史巨变;

  1981年,山南地区举办首届物资交流会,打开经贸交流、物资集散的新通道;

  1988年,泽当万亩防护林基地投入建设,雅江中游人工造林生态工程开始实施;

  2000年,山南地区12县全部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率先在西藏全区完成“普六”目标;

  2005年,山南地区“村村通邮”工程启动,全地区各乡镇、村(居)基本实现每周两次通邮;

  2012年,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正式走向前台,“藏源”文化品牌日益响亮;

  2015年,历时近8年、总投资96亿元的西藏首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

  2016年,山南撤地设市,山南市成为西藏第五个地级市;

  2017年,泽贡高等级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山南市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2018年,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推进,藏中电网实现乡镇全覆盖;

  2019年,山南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贫困发生率降为零,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

  2020年,山南市12个县(区)、82个乡镇和452个行政村全部通达柏油路或水泥路,全市行政村通电率、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均达到100%;

  2021年,拉林铁路建成通车,动车组开进山南,结束了山南市不通火车的历史;

  ……

  栉风沐雨只为玉汝于成,勠力同心方得化梦为实。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累累硕果,根本在于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科学指引,离不开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

  倍道而进70载,秉轴持钧谋经济。山南市紧抓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彻底走出了产业以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农牧生产为主的困局,实现了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最早记录1990年的2.7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15.4亿元,年均增长16.2%,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民生服务走在前,社会事业花齐放。70年来,山南市把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贫困发生率从19.3%降为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农牧区免费医疗覆盖率达到100%,高校毕业生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7%以上。

  生态环保稳发力,大美山南入画来。山南市以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大力推进雅江中游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截至2020年底,全市森林面积118.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79%,建成雅砻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获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环境持续保持良好,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民族团结一家亲,社会和谐长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基石。山南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守边固边兴边强边举措,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思想深入人心,各族同胞在雅砻大地守望相助、安居乐业。

  骏马奔腾勇争先,不待扬鞭自奋蹄。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奋斗之汗水方能浇灌出幸福之花朵。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70年沧桑巨变、波澜壮阔,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站在新的起点上,30余万雅砻儿女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众志成城、继往开来、只争朝夕,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