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西藏亚东县发展特色养殖不忘守牢生态底本

陈曦 发布时间:2020-09-15 08:40:00来源: 人民网-西藏频道


亚东鲑鱼生态养殖基地一角 记者陈曦 摄

  携着高原的阳光,唱着欢快的曲调,玛曲河从远处的雪山奔腾而来。山环水抱间,一座现代化的产业园在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这便是位于日喀则市亚东县上亚东乡亚东生态产业园内的鲑鱼养殖场。

  “亚东鲑鱼非常娇贵,一般环境根本无法生长。”说起亚东鲑鱼,养殖场负责人——西藏高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贡布本来一直腼腆的脸上,突然增加了亮色。他告诉记者,这种鱼在摄氏八、九度最适合生长,且只能在无污染的山间活水中才能生长。鲑鱼生长周期很长,从鱼苗到成鱼,一般需要三年半时间。“我们这里具备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最适合养殖亚东鲑鱼。”

  2015年,亚东县政府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成立了亚东鲑鱼产学研基地。基地成立以来,上海海洋大学经常选派专家前往亚东县,进行亚东鲑鱼人工繁育技术研发与人员培训,有效解决了亚东鲑鱼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中遇到的难题。2017年,亚东生态产业园开始建设,鲑鱼养殖场于今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

  行走在产业园区,偌大的露天养殖池内,欢腾游弋的鱼儿,引起围观者一阵阵惊呼。在贡布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养殖场的幼苗孵化区、成鱼养殖区。与露天养殖池不同,幼苗孵化区、成鱼养殖区全部在室内,而且不见一处水池。幼苗孵化区内,是一排排高高大大的蓝色圆形塑料筒,贡布说这是驯池,专门孵化育苗的。而成鱼区则是更大更高的圆形金属筒,需爬上楼梯才能看到筒内的情况。“这叫钢板仓,专门养成鱼的,每一座仓可养3000条鱼。”

  科技、生态,是养殖场处处提醒记者的字眼。在养殖场一角,几口互相隔离又互相串联且喷着水花的水池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贡布看出了记者的好奇,主动介绍道说这是净水系统。他告诉记者,水从没有污染的玛曲河引进后,首先要沉淀排沙,然后引入生物池,加填充料进行净化,再进行增氧提高溶氧量,最后通过紫外灯消毒后才能用于养殖。

  “育苗孵化必须是雪山下来的泉水。”贡布说话间发现了记者的疑虑。他不服气地甩开前来问事的工作人员,把记者拉到养殖场后面,指着远处的山腰:“看见没有,那里,还有那里,是不是山泉?我们在下面建有水池,然后再引进养殖场的。”记者抬眼望去,几股白花花的激流,在远处翠绿的天地间,画出苍劲有力的笔道。

  据了解,不仅进水如此,出水也非常严格。养殖场每天有5%的池水要排除,而这些水也是经过严格的沉淀处理后才排出去的。“西藏发展的底牌就是良好的生态,发展经济必须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守牢我们的生态底本。没有绿水青山,哪来金山银山,哈哈哈......”

  离开养殖场,夕阳给大地涂上一抹金色。记者脑海里始终浮现着贡布那张黧黑而谦逊的脸,还有那自信而真诚的笑声。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