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文化产业赋能西藏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6-20 10:21:00来源: 西藏日报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充分发挥西藏各县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引导和服务职能,提升农牧民群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生态文明水平,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有效的经济效益,并以文化振兴促进民族地区的产业振兴,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凝聚精神力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是一个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复合有机整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承载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力量。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使全社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人心、整合力量、步调一致的共同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和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是农牧民,因此,必须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主渠道作用,把乡村振兴战略贯穿日常宣传,多形态、多角度、全方位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必须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服务功能,组成宣讲团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接地气的事例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增强信心、凝聚共识,让农牧民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措施和前景,以提升农牧民群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精神力量。

  新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发展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农牧区发展问题的重要条件,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支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产业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文化生产力重要要素。要创新发展县域乡村产业发展业态,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和文化产业赋能农牧区人文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作用,发挥自然生态优势,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文化特色”乡村文化品牌,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打造现代乡村旅游服务市场,推广手工艺品私人订制、非遗传承人带货、电商销售、自媒体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提高旅游环境、旅游载体、旅游设施的文化承载力和文化含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开发乡村旅游文化产品,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文化、汲取文化,扩大文化消费,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市场价值。

  精神富有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环境保障。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既包括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包括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农牧民作为农牧区的主体和主力军,通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增加他们的集体感、责任感、荣誉感,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我们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活乡村活力,满足广大农牧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振兴乡村文化,焕发乡村文化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关键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能力决定着本土人才能否引领农牧民实现文化振兴和乡村产业振兴。农牧民群体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尤其是青壮年农牧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本土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力军,是乡村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政府要加强对本土人才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其创新创业思想,通过政策鼓励与支持乡村文化能人与乡贤等本土人才参与文化振兴工作,通过利用本土人才将农牧区群众凝聚在一起,让本土人才成为当地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

  乡村振兴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西藏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别具一格的社会人文景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资源优势愈发明显。因此,振兴乡村文化成为西藏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西藏需要紧紧抓住新时代的发展契机,做大做优文化品牌,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有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高质量的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文化振兴,并以文化振兴促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