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新时代西藏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09 09:15:00来源: 西藏日报

  8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文物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区已调查登记的各类文物点446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73处,可移动文物达51万件。

  区文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赵兴邦介绍,十年来,西藏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取得明显提升,印发《西藏自治区边境地区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等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保护规划;成立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藏工作站和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藏联合工作站,实施30个馆藏文物科技保护和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监测保护项目;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调查登记石窟寺(摩崖造像)277处,进一步摸清了西藏文物资源的家底;完成7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18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

  同时,国家累计投入资金17.16亿元,实施131个文物本体保护维修项目,自治区财政投入资金4亿元,实施86个文物本体保护维修项目,其数量和资金投入再创历史新高,保护类型更多、覆盖面更广,极大改善了西藏文物的保护状况。2018年年底以来,西藏启动了周期10年、投资3亿元的布达拉宫文物(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西藏文物平安工程、红色遗迹保护利用工程列入国家“十四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实施28个子项目、总投资3.44亿元。

  在文物考古发掘研究方面,区文物局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研究,印发《西藏考古工作规划(2021—2035年)》,围绕青藏高原人类起源和农业起源、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联系、西藏地区文化演变等重大历史问题,组织开展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西藏段)考古调查和“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申遗工作,系统实施277项考古发掘项目,首次发现距今4000多年前的人类活动痕迹,完成第二次青藏高原藏东南人类活动遗迹及生存环境综合科学考察第一阶段田野调查工作。

  为让文物“活”起来,自治区文物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西藏历史文化挖掘工程,深化文物研究和考古成果的整理、阐释和转化,50余篇专业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加快推进西藏文物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实施珍贵文物古籍保护修复、数字化工程,建设文物资源数据库和数字布达拉宫、智慧西藏博物馆等5G+智慧文物项目,研发文化创意产品211类1370种。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保护

    日前,记者从2022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1年,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项,启动首批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详细]
  • 走进“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

    来过西藏的人总说“无阿里,不西藏”,也有人说“阿里是西藏的西藏,是人类灵魂最遥远的流浪”,这些带有诗意的赞美,皆因为这里拥有着足以震撼人心的独特高原自然风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