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护好城市之“肺” 共享生态成果

发布时间:2023-03-02 09:31:00来源: 西藏日报

  有人说:“这里是拉萨的‘肾’,对拉萨的小气候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

  有人说:“这里是拉萨的‘肺’,对在拉萨生活的人来说,很重要!”

  这里是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研究表明,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斑头雁、赤麻鸭、黑颈鹤、藏马鸡等鸟类动物会在不同的季节回到这里,鱼、蛙及很多昆虫等更是数不胜数;蒿草、苔草、香蒲、莎草、灯芯草、水葱、眼子菜、杉叶藻、芦苇等植物随处可见……这里水草茂盛、草墩旺盛,与拉萨城市建筑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主城区西北部,呈东西带状分布,平均海拔3645米。保护区总面积12.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6.6平方公里、缓冲区3.39平方公里、实验区2.21平方公里,主要补给水源“三渠一河”(北干渠、中干渠、南干渠、流沙河)总长约48.9公里。拉鲁湿地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湿地生物基因库,在调节气候、补充氧气、涵养水源、蓄水防洪、平衡地下水、吸收二氧化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拉萨之肺”。

  近年来,作为拉萨市生态文明建设明珠,拉鲁湿地科学规划、创新管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日益显著。

  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实施拉鲁湿地一期、二期、三期保护工程和“三渠一河”整治工程。

  2013年、2014年实施拉鲁湿地北干渠综合整治及中干渠湿地段环境整治工程,对北干渠进行综合整治,建设内容为:进水枢纽工程、沉砂池工程、湿地塘坝加固工程、北干渠整治分水闸工程、防护栏工程、翻板闸及清污机工程、渗水段整治工程、清淤工程、电气设备及安装工程、移民环境工程等。

  据了解,拉鲁湿地一期保护工程内容包括:先后建设保护区透视围栏、防火隔离带和色热、湿地内、娘热沟沉沙池,实施流沙河治理,有效降低了泥沙对湿地的威胁。拉鲁湿地二期保护工程内容包括:修建巡护便道1条、拉鲁湿地监测平台、湿地管理局办公用房和值班用房,沿湿地周边设立标识标牌,在拉鲁湿地东侧建设核心区挡水土坝,并对拉鲁湿地内及其水源沿线闸门等设施进行维修更换,恢复东北角因缺水沙化湿地386亩。拉鲁湿地三期保护工程累计征地拆迁拉鲁湿地核心区及周边居民房屋共计213户,并实施生态恢复。

  自有序投入、科学规划以来,拉鲁湿地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发挥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在生物多样性领域,主要动、植物种群和生物资源得到恢复和发展。拉鲁湿地现有昆虫80种,西藏新纪录10种(北京山水地景公司监测提供),植物395种(2019年西藏自治区林规院提供),鸟类117种(2020年高原生物研究所出版的拉鲁湿地观鸟手册),本地鱼类有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尖裸鲤、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等18种(西藏农科院鱼类研究所提供2019-2021年数据),湿地越冬的候鸟明显增多。

  在生态系统功能方面,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高,土地沙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据介绍,目前拉鲁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增强。拉鲁湿地北面536亩(二期386亩、三期150亩)的沙化、干化土地得以补水,湿地水域面积明显增加。

  据了解,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转办案件中涉及拉鲁湿地主责案件共12件(其中3件为重复案件),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经后期“回头看”,所有案件无反弹。

  在整改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搬迁居民140户及3个辖区集体土地,征地涉及哲蚌寺仓储用地、拉鲁湿地东北角外围废品收购站、仁钦蔡村7组居民点11户及集体土地、当巴社区原涌惠汽修等。

  接下来,拉鲁湿地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拟继续申请资金实施拉鲁湿地及周边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征地拆迁、湿地保育、湿地生态修复、科研监测等工程。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