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西藏隆子:大学生扎根乡村助力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3 15:06:00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拉萨3月2日电(殷小燕)“年轻人有知识、懂技术,学新知识快、思路活,他们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提到在“菜篮子”工程产业园、奶牛养殖场、扶贫苗圃基地等多个乡村产业项目中表现出色的大学生们,西藏山南市隆子县致富带头人巴珠动情地说。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西藏乡村发展日新月异,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回乡工作。在隆子县,数十名大学生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实现稳定就业,他们充分发挥年轻人头脑灵活、眼界宽阔等优势,迅速成长,不少人已经成长为企业骨干,成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今年27岁的边巴次仁已经是隆子县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的副厂长,负责现代化挤奶等设备的检测、维修,软件维护等工作。“国家政策好,养殖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只要好好干,就有很多的机会。”边巴次仁说。

在隆子县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边巴次仁在牛舍里(2月28日摄)。新华网 殷小燕 摄

   95年出生的扎西次仁毕业于西藏农牧学院,如今已经是隆子镇新巴扶贫苗圃基地的经理。在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培育沙棘等幼苗的同时,扎西次仁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扩大市场、拓宽种苗的销路,备受同事认可。“我的工作跟专业对口,每培养成功一棵沙棘苗,我都有很强烈的满足感。”扎西次仁说,“以前一起学习的同学,听了我的故事后,也想回到家乡从事苗圃工作。”

在隆子镇新巴扶贫苗圃基地,扎西次仁向记者展示沙棘幼苗(2月28日摄)。新华网 殷小燕 摄

   97年出生的大学生扎西旺杰刚到县“菜篮子”工程产业园工作时,不少同学笑话他辛辛苦苦读了大学却回家种菜。当时,他自己对种菜也有点儿“不屑”,认为自己干这个是大材小用。但当第一次种下去的菜籽一棵苗都没长出来后,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这份工作。“别小看种菜。要想种好菜,既要掌握蔬菜的习性,又要学习土壤的湿度、温度等知识。”扎西旺杰说,“冬天夜里温度低,我经常半夜还睡不着,担心菜苗会被冻死。”

   如今,扎西旺杰已经成了种菜的行家,对不同种类蔬菜如何种植的方法胸有成竹,还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种菜成果。渐渐地,当初不理解他的人也开始为他的工作“点赞”。

   2021年,西藏全面推进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选择回家乡就业的大学生们,正在广袤的农牧区大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乡村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回家乡工作。”边巴次仁坚定地说。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19名昌都籍高校毕业生赴闽入职

    2020年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全省范围内征集70个事业单位岗位,创新采用“组团招聘”方式,招聘19名西藏昌都籍高校毕业生来闽就业。[详细]
  • 拉萨:多措并举保安全 校园防疫不松懈

    W020210303386080644829.jpg
    学校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为确保学生在校上课安全,连日来,在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拉萨市各小学积极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确保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详细]
  • 拉萨市中小学迎来开学季

    W020210303383020507843.jpg
    伴随着清晨第一缕和煦的阳光,拉萨市各中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2021年春季新学期,寂静的校园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朗朗读书声和清脆的笑声,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显得生机勃勃。[详细]
  • 昌都市类乌齐县农牧民青年:一技傍身路更宽

    W020210302408620832615.jpg
    昌都市类乌齐县扎旦民族文化手工艺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类乌齐县产业园,自成立以来,先后免费教授当地200余名农牧民青年民间技艺,涉及4个乡镇,其中70人来自贫困户家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