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团结花开羌塘美——那曲市嘉黎县民族团结工作走笔

发布时间:2022-07-08 08:58:00来源: 西藏日报

  夏日的嘉黎县,牛羊成群、雪山绵延、湖泊荡漾,高山峡谷间,清澈的河水撞击石头的声音,如悠悠牧歌,吟唱着这片土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近年来,嘉黎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思路、明确目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在孩子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近年来,嘉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全县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浓厚氛围。

  走进嘉黎县中学,处处能感受到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藏汉双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教学楼的走廊、楼道、还有班级的文化墙上,都用藏汉双语记录了中华民族先贤伟人的故事。

  一起玩耍,一起唱歌,一起分享,嘉黎县中学八年级(11)班的邓淑琦和贡加拉珍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虽然我们两个民族不同,但我们有相同的爱好,她是我在这里最好的朋友。”话音刚落,邓淑琦快速地跑到了贡加拉珍身边,将她牵到记者面前。

  邓淑琦,来自四川省绵阳市,因家人在嘉黎县做生意,就转学到了嘉黎县中学上学。

  2021年6月,嘉黎县中学建成民族团结进步长廊。“学校依托民族团结进步长廊,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在孩子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嘉黎县中学党支部书记彭吉林介绍说,民族团结长廊的建成,使得全校师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意识得到提升,整个学校的创建氛围也愈发浓厚。

  近年来,嘉黎县涌现出一批批像嘉黎县中学一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奏响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旋律。截至目前,全县共打造民族团结示范点33个,其中乡(镇)5个,村(居)13个,机关8个,寺庙3个,企业2个,学校2个。

  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合力

  近年来,嘉黎县深挖活用现有资源,加强创新实践,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

  嘉黎县嘉黎镇作为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如今依然留存着很多汉地习俗。拉日寺内,曾任钱粮把总和兵马千总的清军官员李肇龙为关帝庙题词“浩气凌霄”牌匾是汉藏交融的历史见证;当地群众依旧喜欢用白菜等原料腌咸菜,并在农历大年初一,都会互道“拜年”;在当地方言中,也直接使用汉语的“让”字,表达谦让、忍让的意思……各民族早就因茶马古道的贯通而融合在一起。这是嘉黎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见证。

  嘉黎镇开展“当一日红军、走一段红军路、唱一首红军歌、诵读一段红军诗、上一堂红军课”体验式活动;

  阿扎镇、林堤乡利用微信群宣传创建民族团结条例;

  麦地卡乡和比俄寺管委会打造创建民族团结展览室;

  ……

  近年来,嘉黎县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截至目前,嘉黎县推荐申报全国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区)1个、模范集体3家;推荐自治区级模范县(区)1个、模范集体6家、模范个人9人;那曲市级模范集体27家、模范个人32人,模范个人覆盖干部、群众、僧尼,模范集体覆盖机关单位、乡镇、村居。

  守望相助共谱和谐画卷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近年来,嘉黎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协力绘就了平安嘉黎、和谐嘉黎、幸福嘉黎、美丽嘉黎的大美画卷。

  四川绵阳人贾永明在尼屋乡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27年前,他跟随施工队来到尼屋,并和乡里的姑娘琼国结婚。20多年来,他和妻子相濡以沫,互敬互爱。妻子患病,他不离不弃,带着妻子四处寻医问诊,使病情得以缓解;面对前来求助的村民,他将盖房、果树嫁接等技术倾囊相授。

  如果说贾永明和琼国见证了老一辈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故事,那么年轻的李正波和其美巴吉则见证了在新时代,青年人跨地域、跨民族追求幸福的美好生活。

  李正波,一个来自云南的汉族小伙子。其美巴吉,一位来自那曲市索县的藏族姑娘。“从我们俩认识到结婚,双方父母不仅没有反对,反而非常支持我们。”李正波说。

  两年前,在嘉黎镇工作的李正波在一次下乡调研活动中,遇见了嘉黎镇玛塘村乡村振兴专干其美巴吉,李正波对其美巴吉一见钟情,执着追求,终于在今年1月将其美巴吉娶回了家。

  “今后,我们俩要走的路还很长,也会遇到一些坑坑洼洼。” 李正波说,但我们一定会风雨同担,同舟共济,共同守护我们的家。

  在嘉黎县,记者听到看到也感受到,民族团结已经融入一代代嘉黎县各族儿女的血脉中,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对嘉黎人来说,民族团结的力量是守望相助,是勠力同心,也是薪火相传。

  如今,在嘉黎县,一朵朵锦绣繁花,一幅幅美丽画卷,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描绘出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画卷。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