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昌果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见闻:搬进新房子 过上好日子

王莉 发布时间:2020-05-12 13:43:00来源: 西藏日报

  从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驱车出发,十分钟不到,占地面积近192亩的南木林县南木林镇昌果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出现在眼前。一排排藏式二层小楼错落有致、一条条干净宽敞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屋顶上,一面面崭新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搬了新家,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干啥都有劲儿。”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昌果村村民仁增高兴地说。

  环视仁增的新家,崭新的藏式家具,摆满桌子的风干牛肉、“卡赛”等,阳台上鲜花绿植生机勃勃,一切都显示主人家生活的丰盈美好。和一年前相比,仁增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仁增家原来住在南木林镇的一个山沟里,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仁增家房子是土坯房,夏天漏雨、冬天积雪,吃水全靠人从附近河里背,来回很吃力,地也少,一年下来,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计。

  2017年,镇里传来了好消息:搬迁安置,国家出钱盖房。2019年9月,仁增一家搬进了新家,搬迁点紧挨省道,“新家面积大、房间多、家具全,屋里屋外都是水泥地,还通水通电通网,离县城也近,出去打工非常方便。”

  其实,和仁增一样高兴的还有全村252户969名群众。

  南木林镇昌果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南木林县2017年实施的5个集中安置点之一,占地总面积2.6万余平方米,目前搬迁户数252户969名群众,搬迁对象主要为南木林镇、甲措乡、普当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昌果新村实行城镇化安置,水、电、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户型主要有3类:3人以下为小户型,建筑面积100.06平方米;4至6人为中户型,建筑面积115.82平方米;7人以上为大户型,建筑面积124.1平方米。”昌果村党支部书记格央介绍说。

  和仁增一样,从南木林镇搬来的波母次仁一家也有了新房,“现在有了新房子,孩子上学方便了,我们也准备做点小生意。”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让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

  为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昌果村公共设施配套不断提升。投资2962.48万元,稳步改进和完善了水电路讯、科教文卫基础设施条件;投资225.7万元,建成面积342.82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投资320万元,建成占地3211.51平方米的村幼儿园,基本满足搬迁村幼儿教育需求;昌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选址,投资290万元,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建成后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配备3至5名医生,保障群众方便就医。“以前这样的好日子想都不敢想,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就在眼前。”说起现在的生活,从南木林镇搬迁到此的村民次仁旺堆笑得很开心。

  搬得出,只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步;能否致富,才是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的关键。

  面对这个问题,南木林县早有准备。为了让搬迁群众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钱可赚,南木林县始终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进,在合理规划搬迁点的同时,同步统筹发展配套产业,打通了当地农牧民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生活有保障、发展有前景。如今,昌果村藏毯编织合作社已投入使用,入社群众30户,稳定就业10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牛羊养殖合作社已组建,产房正在建设当中,目前计划自愿入社群众252户,群众入社牲畜89头牛、186只羊,入股资金8.78万元,实现稳定就业63人。

  同时,为了增加农牧民群众现金收入,昌果村还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通过昌果村劳务合作社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组织村民开展植树造林等,全方位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穿过昌果村,山脚下,1200亩的孔阿海棠基地的海棠苗已经冒出了新芽,“去年,基地的海棠花开了,一片火红,像极了我们现在的日子,等村里的扶贫车间建成后,我要在村里再开一个藏装制作合作社,把家传的藏装制作手艺教给更多乡邻,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说起未来的打算,在县城开藏装制作门店的昌果村村民普琼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走进新时代,奔上小康路。未来,昌果村将继续拓宽精准扶贫产业帮扶渠道,有效发挥致富能人和产业项目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全村村民自我“造血”能力,走出一条幸福路。(记者 王莉 李有军 陈林 拉巴卓玛)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