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原创

传承青稞精神,打造驻村铁魂

发布时间:2021-06-20 22:3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9月的拉木堆,艳阳当空,风轻云淡。看那田间地头村民们又开始忙碌了起来,听那乡间道路百姓们爽朗幸福的歌唱声又响亮了起来。一块块、一排排、一片片的青稞熟了,又是一年青稞香,拉木堆收获的季节来了!


拉木堆即将成熟的青稞

  青稞早在3000多年前就扎根于西藏这片广袤的高原大地,它耐寒、耐旱、耐贫瘠,在简短的生命周期里清苦而弥坚,最能诠释着青藏高原的美好气质,可以说青稞就是高原的精气之源。

  藏族神话《青稞种子的来历》里写到“藏民有了青稞种,弯弯杜鹃做成犁,两只马鹿拉犁耙,两粒种在雪山顶;杜鹃犁头不好用,马鹿拉犁拉不好,雪山不长青稞芽。又用柳枝做犁耙,两条金鱼拉犁耙,两颗播在湖泊里;柳枝犁架犁不成,金鱼拉犁拉不好,湖里种子不发芽。再用栎木做犁架,一对犏牛来拉犁,两颗种子撒原野;栎木犁架真好用,犏牛拉犁拉得好,地上种子真发芽。青芽才露地表面,绵羊便想来吃芽,耕者围刺把羊拦;幼苗长到一拃高,牦牛悄悄想啃吃,农夫架篱防牛来。青稞苗儿正结穗,骏马伸嘴来啃穗,筑道围墙防马啃。豆大汗水洒满地,青稞终于长成穗,一穗结了一百粒,一粒青稞拇指大。人间有了青稞粮,日子过得真甜美,一日三餐不愁吃,顿顿还有青稞酒。人人感谢云雀鸟,万众珍爱青稞粒。”这篇神话故事从青稞的播种、养护、收割、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反映了藏族先民长期与大自然搏斗的历史性一幕,也表达了藏族人民长期追求美好生活不懈的努力以及长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青稞精神。

  拉木堆村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西北约6公里,平均海拔4280米,由于地域偏僻和高寒缺氧,长期以来社会生产力较为落后,青稞早已是村民们物质生活的核心内容。2017年的3月份萨央节期间,村民们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唱着颂歌行绕田头,祈求着秋天的丰收。为确保秋收顺利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我们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商议,2017年9月初专程前往日喀则为每一户村民购置了收割机。

  青稞地中,村民们身上挎着工作队统一购买的收割机,三两成排的收割青稞;驻村工作队员在村民传教下也熟练地收割打捆,与村民们一起扑下身子、深入地头,同吃、同劳动,积极协助了农牧民群众做好秋收工作。同时,驻村工作队密切注意着天气情况,提醒村民根据天气状况合理安排收割时间,避免在秋收时因天气原因造成损失,在统一安排下确保粮食丰收。


村民用新购置的收割机收获青稞

  工作队根据在前期深入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了解到的“孤困寡”等人群在秋收中存在劳动力紧缺等问题,号召全体驻村队员和村党员干部组成青稞秋收党员志愿服务队自2017年9月13日起,对村孤寡户、缺乏劳动力户及特困户进行秋收帮扶,仅用3天就完成困难户的收割,解决了他们劳力紧缺的燃眉之急。9月底,拉木堆村的秋收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村民们都说,今年因为有收割机,收割时间比去年缩短了两天。当全村408亩青稞全部收割完毕,堆置田地中晾晒。听说今年粮食产量预计将比上年增收10%左右,再创新高,从干部到群众,人人乐开了花。


村民们进行青稞脱粒,喜获丰收

  工作队要传承青稞精神,要以真正发挥一名驻村干部的先进性。“耐寒”“耐旱”“耐贫瘠”,同青稞一样,以为驻村点更往往是地域偏僻、气候恶劣的小山村,驻村队员们就是要耐得了自然环境、忍得了孤独寂寞,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把自己当成高原上的一粒青稞种子,播种生根、出苗抽穗、开花结果,带领广大村民百姓增收致富,早日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工作队员与村民们一起收割青稞

  工作队更需要打造驻村铁魂,以真正发挥强基惠民工作的实效性。驻村铁魂是什么呢?我想就是要以青稞精神为指导,树立为天地立心强基础,为生民立命惠民生的这一历史使命和责任,用激情、梦想、思索、实干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激情”是指要心中有信仰要热爱强基惠民驻村工作,要为有机会深入基层、深入乡村、深入农牧民群众帮助群众锻炼自己感到高兴和幸运;“梦想”是指要有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建强组织、安全维稳、改善民生、增收致富等实现共奔小康的梦想;“思索”是指要有改变群众惰性思维、改善生活条件、寻找增收致富门径、扶贫模式等的系统思维;“实干”是指要沉下心、弯下腰、俯下身、低下头,与广大村民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奋斗,脚踏实地的做好各项驻村工作,不留“半拉子”工程。

  如果可以,我愿意做一粒青稞种子,在拉木堆的土地上开花结果,变成那一片片金黄的青稞,变成那一碗碗浓醇的青稞酒,变成那一袋袋香喷的糌粑,就像那只的云雀鸟,为他们播撒希望收获幸福!(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许震宇)

(责编: 王智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