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典除名穿山甲”说开去
6月对于穿山甲来说,应该算是一个幸运月。
先是月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接着,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包括穿山甲在内的4个品种未被继续收载。
这背后的逻辑不难判明:穿山甲已经成为极度濒危物种,之所以如此,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人们的滥捕滥杀。杀了之后,用途有二:食用、药用。因此,摁住这两个需求,就能有效保护穿山甲。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育”,人们明白了吃野味是会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重大隐患的。但仍有人觉得野味的药用价值不能忽视。比如穿山甲,什么“大补”啦,“消肿”啦,这种所谓功效在一些人头脑中挥之不去。更有甚者,有人搬出“传统文化”来,说吃穿山甲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药方。
有些药书中的确记载说,穿山甲具有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等功效,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人的医学知识必然有历史局限性,随着各方面的进步,对于一些动植物药用价值的认识发生变化——有时还是颠覆性变化,也属正常。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一直在不断创新发展,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从中医典籍中焕发新生的青蒿素,到将传统中药的砷剂与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剔除附加在穿山甲等动植物身上的不正确认识和误读,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正是中医迭代的表现。我们常说,对于中医药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其中关键在于分辨何为精华,何为糟粕。科普提升社会认知,是一个途径,通过官方文件调整,也是一个途径。此次“药典除名穿山甲”,就是一个鲜明的信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疫情期间居家学习,考生备考饮食攻略请查收!
从6月17日开始,北京市各学段的学生又“回归”居家线上学习模式了。很多初高三家长发愁,居家学习给孩子吃什么?考前这个时间要不要给孩子补补营养?[详细] -
光吃水果不吃饭可行否?专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当下很多人认为吃水果有利健康,而吃米饭并没有什么益处,甚至不少老年人保养身体也讲究不吃米饭、光吃水果这一套。[详细] -
一日三餐怎么吃出健康?八大饮食建议来了
您是不是每天都面对这三大问题:早餐吃什么?午餐吃什么?晚餐吃什么?如今,对于许多人而言,吃变得更简单了,吃多吃少和吃什么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详细]

中国西藏网微博
中国西藏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