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艾草、吃粽子……端午节习俗中的养生秘诀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的到来,提醒着我们进入了农历“五月”,同时也迎来了入夏后最重要的养生阶段。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也有一说,最初端午是我国祛病防疫的节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刘向哲说,端午节有诸多传统习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刘向哲表示,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悬挂艾叶可以杀菌消毒,预防疾病流行。
“端午节吃粽子,也有其养生的道理。”刘向哲说,粽子中的糯米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粽叶有芦苇叶、竹叶和荷叶之分。芦苇叶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清热利湿、和胃宁神。刘向哲提示,粽子也不是吃的越多越好,对于老年人、儿童等胃肠功能较弱人群,应少食或粽子中加一些杂粮米或红豆、薏仁、山药等,以减少肠胃负担。吃粽子配一碗清淡的蔬菜汤,如冬瓜、竹笋、丝瓜汤等能帮助消化。若过食粽子出现消化不良,可以配上一碗白萝卜汤,或是乌梅山楂汤以消食导滞。
“同时,饮食上可食用黄鳝、鸭蛋、西红柿等食物。黄鳝作为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是体虚之人滋补佳品。中医认为,鸭蛋味甘,性凉,有滋阴、清肺、丰肌、泽肤等作用。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是夏日食补与佐餐佳品。”刘向哲说。
刘向哲提醒,端午节时值仲夏。起居方面,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多进行户外活动,如行走、打八段锦或太极拳、慢跑、游泳等,以畅通气血,中午小憩可以帮助人体缓解疲劳,同时要调畅情志,避免发怒。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为何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这钱谁来出?监管咋加强?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核酸检测监管力度,服务疫情防控大局。[详细] -
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冠本土感染者已连续6天降至100例以下
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全国高校学生离校返乡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详细] -
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对核酸检测结果超过48小时的农机手和农机车辆及配件承运司机,实行核酸抗原检测“即采即走即追”管理,确保麦收作业不停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