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有中医文化自信的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南京中医药大学在68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秉承“自信、敬业”的校训精神,坚持“学贯中西、至精至诚”的办学理念,发皇国医,作育英才,探索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将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挥高等院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的作用,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学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
加快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中医药学是最具中国特色、最有原创优势、最富国际竞争力的学科之一,中医药院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大有可为。我们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0月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吸收借鉴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加强学科交叉,以现代化标准、现代化思维、现代化理念来谋划发展,凝练和创新传统中医药现代表达方式,阐发其科学内涵与作用机制;加强“新医科”建设,探索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化手段赋能中医药发展,服务构建“中国医学”新范式,推进循证医学研究,致力于将“中医为什么能、中药为什么行、中西医结合为什么好”的道理讲清楚、说明白;履行好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职能,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能力。
努力培养中医药学拔尖创新人才。中医药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彰显中医原创思维,培养具有中医文化自信的中医药人才。我们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弘扬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医学人文精神,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彰显人才培养的底色、成色、亮色,增强大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按照“学贯中西、国际视野、大师潜质、追求卓越”的要求,持续推动中医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需求,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围绕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更好发挥中医药的“三个作用”,延伸专业上下游;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办好全国首个本科起点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
推动实现高水平中医药科技自立自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中医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在“双一流”建设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战略思维,坚持围绕临床、服务需求、问题导向,坚持传创结合、中西结合、医药结合、研用结合,持续探索构建科学问题由临床提出、科研设计向临床展开、数据样本由临床提供、研究成果在临床检验的跨学科创新研究机制,创新科研组织方式,聚焦行业发展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推进中医药人才评价改革,破“五唯”、重“多维”,加大力度支持青年拔尖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以长远眼光发现和培养中医药发展战略科学家。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南京中医药大学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时代同频共振,让发展道路呈现更加浓郁的中国风、中医味、中药香,为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吉林:发挥中医药优势 坚决阻断疫情蔓延
近日,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组织中医专家、一线抗疫医生,结合吉林省本轮新冠肺炎患者疾病特点和易感人群体质特点,依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制定了《吉林省新冠病毒肺炎中医预...[详细] -
兰科药用植物中提取出高含量抗衰老多糖
兰科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观赏和科研价值。近年来,昆明植物研究所胡江苗专题组主要从事天然多糖的结构表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药学研究,并开展兰科多糖的研究工作。[详细] -
国家中医药局中医疫病专家委员会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12月10日晚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介绍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如何运用中医药方法居家治疗及康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