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藏医药 > 四季养生

抢抓机遇,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3-05-10 16:36:00来源: 科技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医药事业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加快推动中医药教育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正当其时。

  中原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中医文化繁荣于中原、中医经典诞生于中原、中医名医荟萃于中原。河南中医药大学地处中原,是全国成立较早的中医院校之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使之成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传承与创新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融汇地。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努力培养新时代担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任的人才。

  调整专业结构布局,突出优势特色专业。学校以国家和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引领,加强专业布局顶层设计,调整专业,使专业更贴近社会需求和科研前沿,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覆盖全生命周期、布局合理、适应性强的学科专业体系,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是做精做强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优势特色专业;二是积极申报医学影像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医学实验技术、智能医学工程、休闲体育等新兴特色本科专业;三是适时调整部分就业率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非医药类专业;四是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学校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数量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根据中医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继续深入探索中医药类专业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有机融合模式;二是积极探索面向中医传承人的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本科单独招生、“非医攻医”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大力开展“西学中”教育;四是稳步推进本科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改革,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五是深度重构中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齐开足中医药经典课程,着力强化中医药思维能力;六是积极推进“智慧教学”,以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为核心,构建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创新人才现代教育体系。

  强化医教产教融合,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学校将继续加强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建立一批中医药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着力打造大实践、大实训、大实验平台。一是持续完善实践教学基地评审认定机制,充分发挥其育人职能,并遴选优势突出的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展全过程临床教学;二是大力拓展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加强88所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与有关高校共享临床教学基地,实施校际交流实习;三是以中医药类、医学技术类等专业为试点,深入推进与宛西制药、安图生物等知名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品牌。

  当前,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遵循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中医药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紧紧围绕河南省“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推动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更好地享有中医药服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以学科协同创新促中医药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中医药的保护、总结、传承、创新,有力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详细]
  • 以中医药发展赋能健康中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时代新使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以中医药传承创新赋能健康中国建设。[详细]
  • 十年来我国多层次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取得成效

    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医师数量翻了一番、中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比10年前增长了98.11%……记者28日从全国中医药人才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年来,我国多层次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取得成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