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心如明月 向光而行——追忆我国知名青稞研究专家尼玛扎西

发布时间:2020-11-09 11:06: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总有这样一种传承,饱含着家国天下,蕴藉着一世深情,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犹如一颗种子,蕴含在躬身力行的言传身教中,让我们一生受用无穷。这样一种饱含着忠诚的传承,点点滴滴、枝枝叶叶,像清澈的溪水滋养着中华民族奋发前行的根魂,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仰,伟大而深刻。尼玛扎西——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这位中国农牧界举足轻重的科学家,用他短短55年的春秋深刻而隽永地诠释了这种情怀,这种信仰。

  2020年9月5日,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调研途中,车祸夺走了尼玛扎西的生命。“国家为之掉泪、高原为之掉泪、人民为之掉泪、西藏人民永远怀念他”的崇高评价他当之无愧。这位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走出来的汉子,用全部的汗水和奉献在广阔的雪域高原上树立起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令人仰之弥高,望之弥远。

  天起云落,乾坤浩浩,尼玛扎西心系群众,履职尽责,坚守信念,致富百姓的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定当永远熠熠生辉,激励来者。

  追寻“用青稞填饱肚子”这个儿时最大的梦想令尼玛扎西走上了用科学知识提高青稞产量,解决温饱的追梦长路。凭着就连跟着叔叔放羊也要“趁机”认上几个字的勤奋和国家义务教育以及对西藏自治区大学生的特殊帮扶政策,他以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实现了自己的“青稞梦想。”而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在祖国发出召唤时,毫不犹豫毅然放弃了报酬几乎是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薪酬10倍的外国工作岗位,回到祖国投身到了西藏自治区的农业发展建设之中,只因为他心中对祖国、对家乡那炽热的忠诚与情感。

  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秉持着让西藏自治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夙愿,尼玛扎西开始了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的人生模式。尽管尼玛扎西深深明白在雪域高原提高青稞产量绝非易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但他毅然坚定地投身到了这项艰苦卓绝的研究之中。

  想要提高青稞产量,勇于尝试的创新和扎根田间的实践都不可或缺。尼玛扎西打破传统种植习惯,创新实验新品种的一系列改革都是西藏自治区青稞种植史上的首创之举。他将青稞种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坚持身体力行走进田间地头为农牧民群众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了推广青稞新品种,尼玛扎西跑遍了西藏自治区所有的粮食大县,还去到贫困户家中,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难题。“要是没有院长给我们讲科学种植技术,村里的青稞可长不了这么好。”白列村村民明拉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诚哉斯言!

  尼玛扎西作为第一位藏族农学博士,荣誉与光环无数,但他毅然投身于青稞种植这个事关广大农牧民群众温饱和幸福的根本性工作。他立志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他把农牧民当作自己的亲人,只要有时间就扑在农田里给大伙儿讲技术,他与田野为伴,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样,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扎在田野之中。他被农牧民称为“门槛最低的厅级领导干部”。在他看来,个人的荣誉、金钱、权力都比不上西藏自治区各族人民的幸福。为了青稞育种事业,他甚至婉拒了申报院士的机会。

  高原的热土回报了这位赤子的深情与耕耘。尼玛扎西率先示范推广的新品种“藏青2000”为西藏自治区粮食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作出了重要贡献。30多年来,在对上千份青稞育种材料详细观察和鉴定的基础上,尼玛扎西带领创新团队先后主持选育出16个青稞优异新品种(系),累计推广青稞良种818万亩,实现青稞增产19.06万吨……其中“藏青2000”占西藏自治区青稞种植面积70%以上,最高亩产近900斤,惠及上百万百姓。更了不起的是,尼玛扎西牵头构建了首个青稞核心种质库,入库保存近6000份种质;建立青稞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创立新品种推广模式;牵头实施西藏青稞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构建了全球首个青稞全基因图谱,首次揭示青稞起源与进化;围绕西藏农牧业增产增效和脱贫攻坚的技术需求,大力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了青稞增产、牦牛育肥、奶牛饲养、绒山羊扩繁、高原渔业、果树栽培、食用菌生产等方面的实用技术40多项,建立农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22个……数字无言,载写忠诚,流光易逝,华表千年!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总有像尼玛扎西这样令人感动的身影,人生在奋进砥砺中焕发出夺目的光辉。

  正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感,激励着“青稞博士”尼玛扎西在无比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突破了经济和技术的局限,以异于常人的努力和拼搏,最终取得了丰盈的收获,实现了心中的梦想。尼玛扎西的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高原儿女,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创造奇迹。

  慎终追远,英灵不朽。尼玛扎西的精神穿透时空、历久弥新,在时代洪流中,在历史坐标上尽展熠熠风采,激励一代代雪域高原儿女们奋斗不止、超越自我、砥砺前行!(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人/曲杰)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