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幸福电”照亮青海 50万农牧民美好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2-01-07 16:19:00来源: 青海日报


电力施工人员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进行10千伏农网改造工程施工。马清 摄

  “你听说了吗?国网青海电力搞的那个‘大工程’2021年12月29日全部完工了,农牧民都能用上‘幸福电’了。”

  “当然听说了,你瞧,镇上的煤锅炉都拆了,全部要改成电锅炉了。”

  2021年12月30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村民索昂和来家中做客的东却一边喝着浓香的奶茶,一边聊天。

  原来,他们口中的“大工程”,就是2021年国网青海电力积极推进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投资16.89亿元、新建374个项目,解决了青海省边远地区“低电压”“卡脖子”和电网构架薄弱问题,为农牧区产业发展和农牧民生活电气化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实现了“用上电”到“用好电”的飞跃。

  广袤的高原大地,50万农牧民的幸福生活从此更“亮”了。

  索昂的故乡在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当太阳的光辉照耀山顶的积雪,融化的冰雪顺流而下,形成大大小小的江河,长江、黄河、澜沧江由此启程,向东蜿蜒流淌、孕育万物生灵。

  为了保护这片高原净土,世居于此的索昂和当地牧民群众一样,结束了祖辈延续的游牧生活,迁出了世代生息的草原秘境,开启了全新的定居生活。

  2021年12月31日,记者走进索昂家中,屋内温暖的气流扑面而来,索昂一家人乐呵呵地坐在客厅里看着电视。“以前我们家里都是靠牛粪取暖,现在用的都是蓄热式的电暖气,不仅加热快,还能控制温度和时间。”索昂一边调节着蓄热式电暖气一边说。

  清洁取暖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去年7月初,国网玉树供电公司结合农网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将7个涉及“煤改电”的清洁取暖项目设置为“最优级”,历时四个月,新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226.88千米,变电容量2.76万千伏安,解决了三江源头3316户居民取暖用电问题。每年清洁取暖替代电量302.5万千瓦时,可在每年取暖期减排二氧化碳907.8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污染98.6吨。

  2021年12月,顶着凛冽的寒风,国网海西供电公司一行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曲麻莱民族文化村,结合农村产业发展用电需求,实施10千伏白九路曲麻莱易地搬迁移民村台区改造,新建10千伏电缆线路0.79千米,改造低压电缆线路3.29千米,新增3台变压器加装配电智能终端3套,台区照明配套加装657台微型断路器。

  国网海西供电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民生工程保障了曲麻莱民族文化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同时也消除了用电安全隐患。

  曲麻莱民族文化村是一个移民村。2005年,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从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曲麻河乡、叶格乡迁到格尔木市南郊,共7个村260户1760人。

  “以前在草原放牧,现在进城成了小老板。”曲麻莱民族文化村村民措加用手摸了摸铁桶,试着温度,一边从编织袋内取出青稞,倒入机器内,按下开关,开始翻炒青稞。

  “以前,我一直在外打零工,一年收入不足1万元。在村委会的帮扶和鼓励下,2012年,我回到家乡试着做起了小买卖,没想到生意越来越好,我们小店炒出来的青稞面伴上酥油很受欢迎。”说话的功夫,随着磨盘转动,屋内飘着一股淡淡的麦香味儿。

  措加告诉记者,以前都是用手工炒面、手工磨制青稞,费工费力产量还不大。如今电力公司实施的这项工程,彻底改变了措加手工生产的状态,用电炒、磨出来的青稞面色泽、口感更好,每天产量达到十七八袋,一年能增收2万多元。

  据曲麻莱民族文化村村委会副主任梅朵拉毛介绍,这几年,在各级政府和供电公司的帮扶下,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有了自己的产业,用上了“安全电”“幸福电”。

  让电能真正成为农村地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动力,让一条条线路架起农牧民“幸福路”。数据显示,一年来,通过农网巩固提升工程,青海边远地区新建及改造配变1196台,容量22.65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3152千米,整改低压线路2834千米,为农牧民开启美好新生活走上乡村振兴路注入了新动能。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50万农牧民用上“幸福电”

    W020211230522973875857.jpg
    冬雪初霁,天朗气清。青海玉树草原上飞扬着欢快的牧歌。12月29日,被牧民们称为“幸福电”的农网巩固提升工程全部顺利完工。广袤的高原大地,50万农牧民的幸福生活被“点亮”。[详细]
  • 青海:沿大山之脊踏雪巡线守光明

    青海:沿大山之脊踏雪巡线守光明
    迎着冬日暖阳,西宁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的运维人员赵柏然和韩卫东沿着宁贵高速一路南行,向50公里外的拉脊山赶去。按照作业计划,当天他俩要对110千伏尼红Ⅰ线154号至170号铁塔进行巡视。[详细]
  • 青海省海西州:“阳光钱”重塑“空壳村”

    西河滩下村光伏发电项目是海西地区首个作为村集体收益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农村屋顶、闲置土地开发分布式光伏,打造新型乡村清洁能源集体经济,以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支撑乡村振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