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千里援青”实现柴达木盆地村民致富梦

发布时间:2022-06-16 10:01: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图为村民虎生桂每天饲养野血牦牛。吴婷婷 摄

  盛夏时节柴达木盆地,青山苍翠,流水潺潺。走进柴达木盆地腹地的天峻县,广袤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清澈的河水……犹如一幅美丽原生态的画卷,令人流连忘返。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浙江援青力量的注入也让这座小城更具高质量发展的魅力。

  近年来,借助对口援青的桥梁,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产业的质量、数量和效益逐步提升。

  “浙”力量千里援青结硕果

  立足天峻实际和宁波所能,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就成了本轮援青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年来,宁波产业援青取得“零”的突破,共引进项目9个,其中落地企业6家,总注册资金达5500万元,帮助青海海西新增就业岗位260多个。

  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副部长,天峻县委常委、副县长叶龙利用产业合作让天峻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有。

  “结合天峻牧区实际,我们把项目重心放到了第一产业食用菌种植、野血牦牛培育和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叶龙说,“下一步将建设本地菌棒加工厂,以减少原材料成本,研发菌菇深加工产品,同时重点依托天峻县科技创业园、‘甬丽峻’电商、旅游开发公司等载体,大力培养懂市场、会营销、愿拓展的开拓性人才,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经营管理队伍。”

  在天峻,援青干部们利用规模化养殖场、文化旅游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农牧产业发展等产业合作,有力促进了当地农牧产业的提质增效,为群众提供了更广的就业渠道,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了全县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牛”日子让村民致富

  成群的牦牛在天峻县草原上觅食,此起彼伏的牛叫声,给乡村增添了勃勃生机。

  这是宁波援青围绕野血牦牛产业链,大力发展天峻牦牛的规模化养殖、牦牛肉的标准化生产以及牦牛奶的市场化推广,努力把天峻牦牛产业做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金名片”。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实现乡村振兴,2020年宁波援青工作组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发展野血牦牛产业,并选址阳康乡建设标准化高原牦牛核心群培育基地。并在当年建成了6座总占地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棚、1个占地6000平方米的牦牛活动场地,以及配套的饲草料库房、注射栏、消毒室、机井等,并会同当地乡镇采用“村集体+合作社+牧户”的运营模式,引进基础野血牦牛200头。

  今年53岁的村民虎生桂承担饲养野血牦牛的工作。每天一大早,他便开启了忙碌的工作。“目前,3座牛棚里都饲养了牦牛,我以前是下岗工人,后来靠打临工赚钱,现在可以在家门口工作,每个月可以领上4500元工资,多好的事啊。”


图为当地村民采摘香菇。吴婷婷 摄

  “香”产业助力振兴市场

  走进宁波援青食用菌基地的大棚内,天峻县江河镇二社村民多杰卓玛正在采摘香菇,一朵朵香菇“闯”进乡村振兴的大市场,助力天峻县乡村振兴发展。

  2021年,为帮助天峻优化产业结构,浙江援青天峻工作组在天峻开展高原食用菌栽培试点,并首批引进10.5万棒食用菌开始试种。三个月后,天峻种植的食用菌新鲜出炉,并相继打入西宁和德令哈市场,最高零售价达15元/斤,有时还供不应求。

  2022年初,基地再次引进20万棒食用菌,并培育了100万棒菌丝,同时在天峻县乡村振兴产业园投资300万元开建可年产200万棒规模的菌棒加工厂。

  “去年7月,我们开始种植香菇,带动了新源镇的村民们就业,给村民发工资和培养技术工。去年的市场供不应求,现在订单量大,目前一天需求量是5-6吨。”天峻县天源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庞宝灿说,“如果今年种植100万棒香菇,最少能解决本地70人就业,后期,我们还打算做香菇的深加工产业,这样产品附加值就更好了。”

  去年8月,多杰卓玛和丈夫来到大棚工作,主要负责采摘香菇和种植洒水。她说:“以前在家里放牧,但是家里牲畜少,就想着出来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在这边上班很方便,包食宿,一个月可以领上3千元工资。”

  如今,通过浙江援青,天峻产业发展越来越好,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有。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