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黄河之肾”守护者:家住黄河边,一心护草原

发布时间:2022-09-21 10:29:00来源: 新华社

  从捡拾垃圾、参与草原沙化治理到开办有机化肥厂,卓玛加布一直践行着自己的理想——护好“黄河之肾”。

  初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草原染上一层黄绿,黄河在这里画出优美的回弯。“黄河和草原养育了一代代玛曲人,我们也爱护她们。”卓玛加布生在草原上、长在黄河边,见证了黄河和草原相互哺育的历程。

  玛曲在藏语中是“黄河”的意思,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黄河命名的县。黄河在玛曲段注水增流量占黄河源区径流量的58.7%,占地562万亩的玛曲湿地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湿地之一,被誉为“黄河之肾”。

  卓玛加布家住玛曲县达尔庆村,放牧曾是他生活的全部。虽然生活在水草肥美的黄河首曲,但因当地牧民缺乏环保意识,过度放牧、随手扔垃圾,玛曲的生态环境一度堪忧。

  “冬天,黄河水位一退,总会浮出很多垃圾。飘在河面的塑料袋难处理不说,还容易让牛羊误食。”卓玛加布回忆道。于是,他开始在草场上、沿着黄河边捡拾垃圾。

  村民们一度很费解:“你收垃圾,政府给钱吗?”这位面庞黝黑的藏族汉子并不解释,只是埋头苦干。渐渐地,和周边的草场相比,他的草场总是牧草丰美、风光诱人。

  躬身捡垃圾,卓玛加布一干就是近20年。他曾带着家人、村民徒步430多公里,沿着黄河玛曲段,白天捡拾垃圾,夜晚扎帐篷就地过夜。40多天的时间,一行人装满了整整16车垃圾。

  2015年,甘南州推行“环境革命”,当地政府以“全域无垃圾”为目标,推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下大力气引导农牧民提高环保意识。越来越多牧民养成了随手捡拾垃圾、爱护草原的好习惯。

  可是黄河沿岸大片的黑土滩、草原沙化等问题依然对水源涵养造成威胁。“草原逐步退缩,致使许多支流干涸,对黄河水源的涵养和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玛曲县林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站长马建云说。

  为了让草场“喘口气”,卓玛加布主动卖了1000多只牛羊,只留下200多头牛:“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牛羊太多,草长不出来,长久下去就没了收入。”他还向当地林草、畜牧等相关部门讨教方法,从培育苗木、播撒草籽开始,积极参与到草原沙化治理中。

  2013年前后,甘南州实施了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措施恢复草原生态,针对草原沙化治理的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退耕还林、水源地建设、尾矿治理、生态农牧业开发等工程相继启动,多方发力让草原复绿。

  截至2021年,甘南州实施草原禁牧800多万亩,推行草畜平衡2900多万亩,核减超载牲畜超92万只。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覆盖度也由以前的65%提高到85%以上,提高了天然草原的防风固沙能力,维护了黄河沿岸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2017年,卓玛加布开了一家肥料加工有限公司,并取名为“蒋朵”(藏语中“绿色”的意思)。公司收集动物粪便、加工制作肥料、再用于沙化治理……卓玛加布的肥料加工公司实现了“取之于草原,用之于草原”。

  “从小我就听老人说,‘拔草的人不长个子,弄脏河水的人眼睛会疼’。大自然既然给了我们馈赠,我们也要加倍爱惜。”卓玛加布朴素的生态观念让他在守护“黄河之肾”的路上越走越远。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甘肃玛曲:保护草原生态 涵养黄河水源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境内天然草原、沼泽湿地分布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详细]
  • 甘肃省甘南州: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黄河安澜

    近年来,甘南州上下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耕绿色发展沃土,培育绿色发展动能,擦亮绿色发展名片,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详细]
  • 黄河岸边:“颗粒必收”归粮仓

    W020220830597382093825.jpg
    近2666公顷冬小麦开镰收割,田间地头麦浪翻滚、机器轰鸣,一派丰收景象后实现颗粒归仓。服务队整合全镇农机具资源,高质量开展农业种收托管式、订单式、租赁式服务,托管800公顷,目前收割小麦400公顷,复种108公顷,农牧民群众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