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运动员首获奥运金牌 高原奔跑者:看到更多可能性
“你是你阿爸抛撒风马时,飘向空中最高的那一只;你是你阿妈挤奶时唱起的,最美的那一首歌。”藏族诗人阿顿·华多太2012年的旧作,近日再被民众翻出并吟诵。
其起因在于11年后的这个金秋,诗歌的主角——青海草原姑娘切阳什姐,递补获得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
日前,又斩获一枚杭州亚运会金牌的切阳什姐,回到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内的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百名队员们蜂拥而上要求合影。
10月4日,中国田径运动员递补奥运奖牌仪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递补获得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金、银、铜牌的切阳什姐(左二)、刘虹(左一)、吕秀芝(右一)登场领奖。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藏语里,切阳什姐的名字,代表着幸运。16岁时,生活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一户普通牧民家庭的她,进入青海省体育运动学校练习中长跑,而竞走队选拔时,她被队友拉去助阵当“陪练”,却意外开启中国首位藏族奥运金牌获得者的竞走生涯。
“奥运会金牌对我而言,没有太多意义。”但获颁金牌时,切阳什姐仍泪洒奖台,“因为太久了,还是有太多遗憾。”
作为切阳什姐运动及生活伴侣,青海竞走运动员扎西杨本亦喜极而泣,“替她开心!她对于我们,应该是‘天花板’的运动员。但她不管获得什么荣誉,第二天,总会重新开始,真正做到了‘从领奖台下来,从零开始’。”
10月4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混合35公里竞走团体决赛在杭州智慧新天地沿江景观带举行,中国队以5小时16分41秒的成绩获得冠军。图为中国选手切阳什姐与亲友在赛后合影。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切阳什姐向世界展示了藏家姑娘坚韧不拔、勇于攀登的精神。”青海省海北州州长张胜源如是评价。
“一枚奥运金牌,成为青海体育的新期待,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切阳什姐说。
来自海北州的藏族小伙郭魁智嘉,2012年还在山上放羊,当时他通过手机短信得知切阳什姐获得奥运会奖牌。
“我不懂竞走,觉得竞走就是扭着屁股走。”彼时,看了视频回放的郭魁智嘉,对竞走嗤之以鼻,“但后来,我自己也成了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的竞走运动员。”
“我很享受竞走,竞走体现一种坚韧不拔的美。”如今,郭魁智嘉言辞自信。
10月6日晚,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男女混合35公里竞走团体金牌获得者切阳什姐抵达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中长跑一组主教练尹顺金说,“以前,大队里藏族孩子相对少一点,但现在受到切阳什姐的激励,藏族运动员占很大比例。他们出生地海拔高,体质适合耐力项目,而且朴实、能吃苦。”
如今,郭魁智嘉跟大队里的扎西杨本、李毛措、仁青东智布、梅增彪、季海英等竞走及中长跑运动员,都在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训练,并在国内外崭露头角。
尹顺金说,参加高原训练,会很快提高心肺功能、有氧耐力和血红蛋白水平,“希望年轻一代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要躺在功劳簿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切阳什姐:团体亚运金牌意义比递补奥运金牌更重要
竞走名将切阳什姐今天将收获两枚金牌,一枚亚运会金牌来自当下33岁的自己,另一枚奥运金牌本应属于22岁的切阳什姐,但它“迟到”了10年,今晚将以万众瞩目的方式递补到她手中。 [详细] -
切阳什姐:亚运金牌重于奥运
32岁的竞走名将切阳什姐昨天先后收获亚运会金牌和奥运会金牌。她随中国队在亚运会男女混合35公里竞走团体比赛中摘金。[详细] -
中国队混合35公里竞走创亚洲纪录 青海姑娘切阳什姐亚运会夺金圆梦
此枚奖牌是该项目在亚运会历史上的首金,也是切阳什姐收获的首枚亚运会金牌。 [详细]